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時代先鋒]草原的“好曼巴”-記甘肅省瑪曲縣醫生王萬青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3日 0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時代先鋒 時代領跑者風采

  從東海之濱的大上海,到西部瑪曲大草原,當年風華正茂的知識青年,任歲月雕刻成了滄桑的西北老漢——王萬青默默紮根草原42年,為當地藏族群眾看病送藥,與藏族同胞結下深情厚誼,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作“好曼巴”(曼巴,藏語“醫生”之意)。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當時畢業後填報志願,我沒寫具體地方,只寫了兩行字——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42年後,王萬青對自己年輕時的抉擇依舊無怨無悔。

  1968年,24歲的王萬青在上海醫科大學完成6年學業後,被分配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工作。拿到了派遣證,他還不知道甘南在哪。“從蘭州到甘南一路大雪,汽車開了兩天才到合作鎮。”王萬青回憶説,當時怎麼也沒有料到,甘南的天氣會如此寒冷,上海人穿的棉衣到這就毫無作用了,“一路上冷得實在不行了,就跳一跳,搓搓手。”

  在許多人眼裏,草原上有藍天白雲,有牛羊成群,甚至還有美麗的姑娘,是個“羅曼蒂克”的地方。

  然而,只有親歷者才知道甘南草原的另一面:高寒,缺氧,還有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的飲食習慣和居住條件。

  到達合作鎮參加勞動一段時期後,領導見王萬青不適應牧區生活,打算派他到甘南條件最好的迭部農區工作。不料,王萬青卻不同意:“我説了要報效祖國,就得拿出實際行動來,要看做得怎麼樣。”他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地方去為群眾服務。最後,數番輾轉,王萬青來到瑪曲縣阿萬倉鄉。

  “牧民對我就像親人一樣。”

  在阿萬倉鄉,許多人並不知道王萬青這個名字,但只要説到大腳“曼巴”,牧民們就會紛紛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他是個好“曼巴”。

  阿萬倉鄉距離瑪曲縣城50多公里,絕大多數居民是藏族牧民。王萬青剛去的時候,這裡還沒有通公路,只有一片茫茫草原,通行靠騎馬或徒步。到達鄉中心衛生院,眼前的情景讓王萬青大吃一驚:兩間破舊的土坯房,最貴的醫療設備是血壓計,藥品奇缺,得用牦牛到縣城去馱。

  語言不通成為診療的巨大障礙。王萬青只好在本子上把一些看病時常問的話用漢語音譯成藏語,然後背下來,連説帶比劃,試著與前來看病的牧民交流。不到半個月,笨辦法奏效,王萬青能獨立看病了。

  “那時候,很多病在大醫院可治好,但在草原上可能就是死路一條。我們只能盡力而為。”王萬青説。

  牧民加白回憶,1973年,他的舅舅闌尾炎發作被送到阿萬倉衛生院。“當時我們不懂什麼叫闌尾炎,只知道是肚子疼。聽大腳‘曼巴’説要動手術,都嚇壞了。” 經耐心解釋勸説,王萬青成功為病人做了手術。

  “這可是阿萬倉歷史上第一例闌尾手術!”加白説。

  這次成功的手術,讓牧民們記住了這個穿45碼鞋的大腳“曼巴”。

  直至1990年被調到瑪曲縣人民醫院,整整20年間,王萬青的足跡遍佈阿萬倉草原的每一個角落。他多次在牧民帳篷中救死扶傷:在牛糞堆上為大出血休克的産婦實施胎盤剝離術,在夏窩子(夏季放牧點)搶救患肺炎心衰的新生兒,為病人做肛瘺手術,從死神手裏奪回患急性高原肺水腫牧民的生命……王萬青戲稱自己是全科大夫,“什麼病都得看啊!”

  “不管走到哪,都有藏族同胞給我驅趕狗群,熱情拉我到帳篷裏喝酥油茶、吃羊肉,晚上怕我凍著,還給我蓋上厚厚的牛羊皮……牧民對我就像親人一樣。”王萬青動情地説。

  “草原就是我的家!”

  2003年,王萬青退休了,但他依然積極樂觀,愛説愛笑,時而表現出孩子般的俏皮。

  當年,王萬青娶了自己的“學生”、藏族女護士凱嫪為妻,在草原上安了家。

  如今,老兩口就住在瑪曲縣醫院後面,小院裏有一個很小的花園,種著些不知名的花草。走進屋裏,一大間房子辟為客廳、書房、臥室,中間都只隔一門簾。書房裏挂滿了畫和照片,大部分內容是草原、白雲、牦牛、藏族婦女、孩子。王萬青指著一張照片説,上面的美麗藏族女子就是自己的妻子凱嫪,兩個孩子是自己的兒子。説著,老人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如今,王萬青的兩個兒子繼承父志,先後來到父親傾注了十幾年心血的瑪曲縣人民醫院工作。他唯一的女兒其美則嫁給了阿萬倉一位牧民,留在了草原上。

  早在1988年,王萬青就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母校也沒忘記他,2009年12月21日,校領導親自為他頒發了“校長獎”。

  面對榮譽,王萬青淡然一笑,“我覺得一個醫生治好病人是理所應當的,沒必要誇獎我、感謝我。”

  當年跟王萬青同來甘南的4名同學,後來都陸續回了上海。留下來的,只有他一個。王萬青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回到老家上海,他都放棄了。

  “其實我一直想念上海!前些年還覺得沒回去有些遺憾,如今想通了,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這裡,還可以發揮餘熱,為藏族群眾治病送藥,直到心臟停止跳動。”王萬青平靜地説。

  望著老人烙有高原紅的清癯面龐,聽著那帶有濃濃上海口音的話語,不由讓人聯想起草原上隨處可見的格桑花,平凡得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