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舟曲災民積極自救 輪流睡覺保持高度警惕(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2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

災後,許多當地群眾選擇了積極自救。

  災難極大地改變了災區群眾的精神狀態。面對不幸,他們有截然不同的反應。但不論如何,只要生命還在,一切皆有可能。

  19歲的李文軍被上海一所學校的金融專業錄取。李文軍今年從舟曲一中畢業,一直盼望著離開這個小縣城。泥石流災難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現在,他覺得“上不上大學都一樣”。

  隨著救援力量和物資的增加,倖存者獲得了充足的飲用水和食物,但正常的生活依然茫遠。他們幸慶劫後余生,並對“活著”有了超乎常人的理解力。

  ●劫後奮起

  他拉起了一支志願者小分隊

  摸到那血跡未幹的屍體後,李文軍放聲大哭。而幾個小時後,他成為當地首批志願者中的一員。現在,他是當地一支志願者小分隊的“頭兒”。

  那天晚上,李文軍就站在白龍河岸邊,“數不清的人漂在水面上,有我同學,他們掙扎喊救命,可我什麼也做不了”。時間推移,河流中求救的聲音越來越小,已經發呆的李文軍開始害怕———爸爸還在街上泥堆中找親戚。

  他奔上街,用手挖,用腳試,突然“摸到一根柱子”,用手機一照,卻是一條還套著褲子的腿,血都沒幹。李文軍放聲大哭。幾個小時後,第一批官兵到達。缺乏工具,他們用手刨廢墟。李文軍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成為災後舟曲第一批志願者。

  李文軍説,只要一閒下來,這些場景就像放電影一樣,不停在腦海中浮現:

  一個父親抱著兒子,背部被洪水衝出一個大窟窿,尖石削去了頭蓋骨。他懷中的兒子,儘管停止呼吸,仍在父親懷抱中“睡”得安詳。

  一個母親死死地抱著女兒,母親得救了,但在洪水巨大衝擊力下,女兒窒息身亡。母親自責地揪住頭髮,不肯離去。

  李文軍手下有一個志願者小分隊,成員都是當地學生。

  18歲的馮麗紅,皮膚黑得像個男孩子。她的家人在災難中倖存,但好幾個老師遇難了。一位老師的女兒被安置在帳篷裏,災後第一天,“啥吃的都沒有”。“女兒在哭,老師走得不會安穩”,談起加入志願者的原因,她一臉嚴肅。

  為了能多搬些物資,她背上一個竹簍。從江南花園到龍舟大酒店,她一人搬起近50斤的黃瓜。

  負荷太重,平時半小時的路,她現在至少需要兩個小時。這種速度讓她“很沒面子”,同伴們都比她快。她忽略了其他人的負重不及她的一半。為縮短時間,馮麗紅中午只吃了兩個饃,花了15分鐘,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她不斷地説“不累”,但紅色上衣上一道道風乾的汗漬和漲得通紅的臉頰出賣了她。

  ●悲傷成川

  一想到女兒彌留的表情,他就以頭撞墻

  他的女兒萬幸獲救,卻因內臟受損不幸遇難。一想到女兒彌留之際痛苦的表情,夫婦倆悲痛難當。他們曾答應送女兒去蘭州上學,女兒曾説要帶父母環遊世界。

  昨日,趙吉成和妻子仔細選了一條裙子和一雙紅皮鞋,上山給棺材中的女兒穿上。“這是活著的人,給離開人唯一能做的事”。災後第三天,他和妻子仍然“生不如死”。

  那晚,住在縣城南面山上的人,眼看“冒著煙”的泥石流從北面山頭直衝而下,趕緊給親人朋友打電話,“有水衝下來了”。話沒説完,電話那頭已沒了聲音。

  40歲的趙吉成接到這樣的電話時,隨手推開門,“一股泥漿迎面撲來,將我推了好幾米遠”。

  趙吉成和妻子住二樓,女兒住一樓。看著齊膝的泥漿,他鑽出窗戶,返身拽妻子,此時妻子已身陷泥沼,“拔了10多分鐘才拔出來”。

  趙吉成想先把妻子轉移到安全地帶,再來救女兒。他們朝著反方向跑,但一股泥浪迎頭襲擊,趙吉成陷了進去,雙腿被巨石和木板夾住。這一夾,耽誤了他5個小時。被救出來時,他雙腳腫得幾乎走不了路。

  他半爬半走回到家。他的二層小樓幾乎已被沒頂,“只差一公分,泥就挨到了天花板”。趙吉成心一涼,“女兒沒了”。他和妻子癱坐樓頂,滿嘴的泥漿幹成硬殼都沒有發現。

  第二天中午,趙吉成接到了女兒的電話,那頭的聲音微弱得幾乎聽不見,“爸爸,我還在咱家一樓,泥裏泡著,你怎麼不來救我?我撐不住了!”

  一隊官兵隨後將他女兒“撈”了出來。但醫生的診斷卻毫不留情:內臟重度壓傷,隨時有生命危險。彌留之際,困得眼皮打架的女兒説:“我要回家,穿從蘭州買的裙子。”

  昨天早晨,兩夫妻的哭聲響徹醫院上空。“我們還要你去蘭州上學,你答應帶我們去環遊世界!”趙吉成和老婆幾乎嚎叫。一想起女兒死時痛苦的表情,趙吉成抓著自己的頭就往墻上撞。

  直至昨日,仍有很多人守在廢墟外面。一有進展,他們就“呼”地起立,“希望是,又希望不是”。儘管生存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他們相信“只要死不見屍,就有一絲希望”。

  他們就這樣,和解放軍官兵一起度過了三個不眠之夜。

  ●恐懼瀰漫

  一聽到爆破聲,她就往外跑

  受災群眾如今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有的家庭甚至“輪流睡覺”,派人盯著山口,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叫醒其他人。

  穿好衣服,將方便麵放在枕頭邊,40歲的楊秋菊才敢躺上床。

  和很多舟曲人一樣,災難未帶給她直接損失,卻帶來了恐懼。

  楊秋菊的家建在半山腰,木制的樓房撐過了汶川地震,她擔心會挨不過這次洪災,“如果再來一次泥石流,泥可能直接衝進來”。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可能性很大”。從前天開始,她就收到了短信天氣預報,連續的大暴雨在即。

  昨天,楊秋菊一家人預演了一次撤離路徑,飲用水和乾糧由誰攜帶,誰開路誰墊後,雖然沒有形成文字,但他們有了一套應急方案。

  恐懼感,自災害發生後便揮之不去。

  第一天,根本沒緩過神;第二天,躲在家裏,什麼也不想吃,什麼也不敢想。第三天,楊秋菊才敢第一次走上街。“腳下踩著房屋,踩著屍體”,剛走了十分鐘,她就被這個念頭“逼”回了家。一聽到堰塞湖傳來的爆破聲,楊菊花就往外跑。

  她並不是孤例。縣一中、三中的災民安置點,儘管地勢較高,但居住其中的受災群眾仍保持高度的警惕。有的一家人“輪流睡覺”,每個人睡幾個小時,盯著山口,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叫醒其他人。

  恐懼成為常態後,楊秋菊又恢復了往日的風風火火。她加入志願者行列,給解放軍背水。她從不偷懶,即使是裝滿的水箱,她也恨不得再“往下壓壓”,裝進更多。

  她的家已接待過好幾批客人。不管誰敲門,哪怕是問路,她都要留人家吃飯,“你們從大老遠來關心我們,吃碗麵不算什麼”。

  這是舟曲人的傳統:如果生的是兒子,孩子一齣生,父母就開始攢木材,“富人攢五六間房的木材,窮人最少也要準備三間”。等兒子快成年時,一座新的木房動工。有了這木房,才能娶到媳婦。某種意義上説,攢木材比生孩子更重要,“不然生了也白生”。

  那時,縣城三眼峪的樹還可以砍;現在,“即使可以砍,也沒得砍”。1998年後,國家對森林保護進一步收緊,想砍一棵縣城的樹都不可能。但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大片樹林,這近乎神話。

  但不管怎樣,他們還活著,還有改變的可能。正如李文軍所説,“可以沒飯吃,可以沒澡洗,但只要活著就好”。

  遇難者升至1117人

  甘肅省政府新聞辦通報:從省民政廳了解到,截至11日17時20分,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特大山洪地質災害共造成1117人遇難,重傷住院64人,其中轉院58人,出院5人,門診治療567人;已解救人員1243人,失蹤627人。

  目前,詳細災情正在進一步核查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