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人民日報評論:導遊不該變導購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2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絕大多數導遊和旅行社關係鬆散。導遊既不能從旅行社領取底薪,更缺乏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導遊變“導購”,不僅是為自己賺錢,也是為旅行社掙效益

  最近,香港導遊阿珍強制內地遊客購物事件,在社會上掀起巨大波瀾,絕大多數人都將矛頭對準了阿珍。阿珍的行為固然讓人氣憤,但把怒氣都撒在阿珍身上又是否公平?導遊強制購物早就是旅遊業的一個“潛規則”,不僅是在香港,在內地不少地方也很常見。

  導遊,名義上是各旅行社員工,而實際上,目前絕大多數導遊和旅行社關係鬆散。導遊既不能從旅行社領取底薪,更缺乏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哪家旅行社打來帶團電話,導遊就到哪家旅行社上班。由於不能從旅行社得到固定收入,導遊只能在遊客身上“榨油”,提取遊客購物的回扣是主要辦法。所以,導遊千方百計縮短遊覽時間,增加購物場次,誘導遊客多購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僅如此,導遊變“導購”,不只是為自己賺錢,更是要為旅行社掙效益。在“零團費”盛行的今天,地接社的資金缺口怎麼補?經營利潤怎麼來?這都得靠遊客增加購物和自費景點的回扣來支撐。對導游來説,只有拿出足夠強的“導購”能力,才能在圈子裏立住腳;否則,就根本沒有旅行社給你派活兒幹。“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累,幹得比牛多”……這些在導遊中流行的順口溜,是導遊生活的真實寫照。

  有的旅行社為避免因旅客購物不足而賠錢,甚至將風險轉嫁至導遊身上。而導遊處於旅遊産業鏈的低端,議價能力偏低,為了保住“飯碗”,只好接受這些不合理條件。這進一步成為強制旅客增加購物的誘因,成為衝突不斷發生的導火索。

  導遊的“負擔”如此重,主要原因就在於旅遊行業準入門檻低,經營主體數量多,市場競爭處於無序狀態。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登記註冊的各類旅行社近2萬家,挂靠在大中型旅行社下面的各類旅遊門市更是多如牛毛。在一些地方,三五張桌子、兩三部電話,一家旅行社就能開張。這些旅行社長期低價攬客,依靠導遊引導遊客購物、賺取商家回扣生存,實際上已淪為替店舖提供客源的代理,喪失了旅遊服務的基本操守。

  旅遊,本是增長見識、愉悅身心的放鬆活動,而強制購物讓旅遊走了形、變了味,侵害了遊客的切身利益。建立旅遊行業正常經營秩序,首先就要從根本上為導遊“減負”。旅行社之間應相互約束,實現公平競爭,建立正常的利潤增長體系,不再盯著“回扣”不放;旅行社要為導遊建立正常的薪酬支付體系,徹底改變導遊“零底薪”的現狀。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面對旅行社推出的形形色色的低價旅行團,消費者也應該睜大眼睛,謹慎選擇,切不可貪圖便宜、盲目選擇。有關部門也要規範旅遊合同、落實明碼標價,強化監督檢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如果有一天,導遊能夠將“導購”拋諸腦後,毫無顧慮地輕鬆帶團參觀遊覽,旅遊業也就走上了真正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