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部委動態 >

住建部專家解讀為何説“20年內現有城鎮住房拆一半”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9日 1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為什麼説“20年拆一半”?——對話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

資料圖片: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

  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杜宇、劉元旭)因為一句“20年拆一半”,陳淮被放到媒體的聚光燈下。他的言論再次引發人們對拆遷、對建築壽命等問題的爭論。有人説他“語出驚人”,然而對於媒體的解讀,他並不認同。

  那麼,“20年拆一半”究竟是什麼意思?作為一名學者,他又是如何看待“短命建築”現象呢?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了陳淮。

  哪些房子該拆?哪些房子該留?

  記者:最近有報道説,您在近期舉行的中國地産金融年會上曾表示,“未來15年到20年內中國城鎮現有住房約有一半需拆了重建”,也有媒體解讀成“中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來15年後得拆了重建。”這一説法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網絡上轉載也很多,甚至説您是“語出驚人”。請詳細介紹一下您的觀點?

  陳淮:我説的是“15年到20年的週期內”,既不是“15年”,也不是“後”!我再次明確無誤地説,未來15年到20年內中國城鎮現有住房約有一半需拆了重建。

  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危舊房改造任務仍極為繁重,中國城鎮老百姓現有住房中低質量住房仍佔有相當大比重。與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密切相連的城市發展歷史比,中國的城市建設曾經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處於不正常的特殊背景下,這可以分四個階段説:

  第一段是1949年以前的房子。1949年以前的中國城市,除上海等城市的少數街區外,要麼是在緩慢的自然經濟中形成,要麼是長期戰亂下動蕩所致。1950年2月,百廢待興的北京新政權就拿出了當年預算支出的2.25%,對北京最貧窮的南城地區一條危害多年的臭水溝進行改造。這就是著名的龍須溝工程。為什麼這麼急呢?因為當時北京平民百姓的居住條件實在太差了。1949年以前的民用住房,迄今已經至少有60年到70年以上的房齡了,除少數有歷史文物價值的以外,一般説都應當拆建改造了。

  第二段是1949年到1979年蓋的房子。上世紀50年代,在大規模工業建設中,我國建設了一批現在叫“老工業基地”的城市,並在這些工業基地型城市中建起了一批“工人新村”。目前保障房建設中的“棚戶區”改造,主要指的就是這批房子。2010年,就是今年,我們的保障房建設任務580萬套,其中280萬套為棚戶區改造房。為什麼要在政府出錢的保障房建設任務中單分出一個“棚戶區改造”的類型,就是因為這類房改造的任務已經非常迫切!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城鎮住房建設甚至還不如50年代。在這20年中,我們的城市建設處於“要準備打仗”的背景下,建設原則是“靠山、分散、進洞”的“山、散、洞”方針;處於“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背景下,大慶人説,要“先生産後生活”,大寨人説要“先治坡後治窩”。在這20年中,我們只在城市中建了一些簡易房、戰備房、過渡房。這些房子當初建時就沒打算住過10年。什麼叫“簡易房”?只有多家共用的廚房廁所,樓房冬天要生火爐;質量就是黏土磚加預製板,連帶鋼筋的構造柱都沒有。上世紀70年代末,唐山地震之後這些房都成了危房,北京花了三年時間改造加固,用鋼筋從外面把這些房子像箍木桶一樣“箍”起來勉強住人。這些房子的房齡也有50年左右了,除少數有歷史文物價值的,該不該陸續拆改?

  第三階段,1979年到1999年建的房子。這段時間建的房子是後來“房改房”的主要來源。這些房子還有一定的保留價值。它們的優點在於基本是成套住宅,而且很多位於核心市區;缺點是由於以“脫困”為目標,不僅套型面積普遍很小,而且在功能、環境、質量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缺陷。這些房子今天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和功能分區的需要,不能適應老百姓改善性的住房需求。這一時期的住房目前還有一定的保留價值,但再過15年到20年,它們的房齡也有40年甚至更長了。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這些住房也將逐步失去保留價值。

  第四階段,1999年迄今10年略長的階段。我國城鎮中能夠長期保留的住房,主要就是這一階段建的房子。

  説“20年拆一半”,就是基於以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