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政要 >

陳錫文:不應以城市工商資本取代農民經營主體地位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7日 1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海口8月7日電(記者周正平、劉錚)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7日在海口指出,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有人認為家庭承包經營已經過時,通過土地的流轉集中實行規模經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有些人甚至認為,農業以農戶為經營主體的方式已經落伍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引導城市工商企業進入農村,以工商企業化的經營替代農戶經營的情況。對此,需要非常慎重地對待。

  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城鄉一體化:趨勢與挑戰”中國改革國際論壇7日在海口開幕。陳錫文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説,我們鼓勵工商資本下鄉,鼓勵他們對農業産前産中産後進行服務,鼓勵開展農産品的加工營銷,鼓勵開發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沒有能力開發的閒置資源,但不鼓勵工商資本長時間大規模的直接參與農業經營。

  他分析説,如果僅僅要解決農業的效率問題,辦法有的是。工商資本下鄉之後,確實使土地和勞動的生産率都大規模提高,但農民問題、農村問題卻沒有辦法得到解決。實際上任何工商資本下鄉租賃了土地之後,不可能把原來土地上工作的所有農民都雇傭下來,否則一定會虧本,大部分農民就要離開土地到城市中去,到流動中去;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改變了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農民從過去一個經營自己土地、生産産品的業主,蛻變為一個給別人生産産品的雇工,這對農民心理,對農村社會結構將會産生深刻的影響。

  陳錫文認為,農民文化程度確實普遍低,科技水平低、組織化水平低,如果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農村的合作組織上,家庭經營的農業確實是沒有出路。但如果把農民的合作組織搞好,把農業的社會化組織體系搞好,家庭經營的農業仍然會生氣勃勃。

  他介紹,二戰之後,全世界沒有國家主張推行以資本為主導的農業,沒有國家制定政策法規改變農民家庭經營的方式,而是都在改善農民家庭經營的環境,為他們提供組織化生産的條件。

  陳錫文最後表示,土地流轉是必然的,中國農村務農的人口將逐步減少,土地一定會向城市集中,但是這個過程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應該與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有機結合。他舉例説,日本農村土地經營規模目前戶均達到了1.2公頃,比上世紀70年代初大約增加了一倍,日本是在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農民減少到只佔人口的5%才做到這一點,我國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把農業經營規模做到多大,是需要非常理性地分析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