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銀行隨意定價是在自掘墳墓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7日 01: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無論是引發熱議的數錢費、跨行取款手續費,還是年費、重置密碼費、網銀轉賬手續費、短信提醒費、打印賬單費,今兒又聽説部分銀行的網銀轉賬手續費比ATM還貴、中信銀行開個貸款證明都要收50大洋……所有這些都充分説明了一個問題:國內銀行在收費方面已經上癮,其定價之隨意令人瞠目結舌。

  面對這種局面,公眾怨聲載道,更有人説銀行這是在將窮人趕出去。對此,銀監會明確提出,要求各商業銀行進一步規範服務收費行為,並及時整改。但是,這樣的要求能遏制銀行的亂收費行為嗎?有多少銀行會當回事兒呢?雖然從理論上講,在遭遇“霸王條款”時,消費者完全可以對不合理收費説“不”。問題在於,消費者説“不”是沒有用的:都是那個德行,説了“不”之後又能換到哪兒去呢?

  表面看,銀行收費項目的增多有一定的客觀原因。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拓展,面向客戶的銀行服務從2003年300多種發展到目前的3000多種,服務項目和産品不斷增加,收費項目自然也會增加,這本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些收費名目就會發現,中低端客戶接受其服務時所付出的費用與資本比率,較之高端客戶要高得多。

  在我看來,銀行的舉動也並不是要將中低端客戶趕出去,出現這種現象,與國內銀行的經營策略有相當大的關係。2007年匯豐等幾家轉制的外資銀行拿到了法人銀行營業執照並全面開展人民幣業務,意味著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並與國內銀行在零售業務方面展開全方位競爭。對此,國內銀行並非沒有危機感,只是其採用的策略很雞賊:至少在幾年內,中低端市場你威脅不了我,所以我就可以先在高端市場和你競爭。此後,不管是網點建設還是産品開發,國內銀行均投入了大量精力。很顯然,針對中低端客戶的産品開發和服務肯定會受到影響:外資銀行對中低端客戶的收費相對較高,你不存我這兒又能存到哪兒去?愛存不存。

  不得不承認,至少就目前而言,銀行有這種心理也算正常。但可悲的是,牛氣與危機意識並不一定成正比。就在各家銀行牛皮哄哄大肆收費的同時,外資銀行已經悄悄打出免費牌來拉攏客戶。渣打銀行宣佈對該行借記卡同城跨行取款,單筆取款額不低於人民幣2000元的交易,免除手續費,且即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對跨行匯款單筆人民幣5萬元及以下免收手續費;花旗銀行宣佈該行借記卡在境內外帶銀聯標識的ATM機上查詢和取現均免手續費;匯豐銀行宣佈今年12月31日以前在同省跨行ATM機上取現,不收手續費;星展銀行宣佈凡持該行借記卡的客戶,在內地銀聯自動櫃員機提款免手續費;恒生銀行表示,不僅跨行取款不收手續費,持卡人也沒有年費;東亞銀行也大幅度減免了紫荊借記卡的多項費用,其中包括免收卡片年費及工本費。

  毫無疑問,國內銀行正在犯一個愚蠢的錯誤:即在客戶資源的競爭中給了外資銀行一個不錯的機會。雖然外資銀行的這些措施部分是屬於臨時性的,並且由於在網點、規模、客戶基礎上無法與國內銀行相匹敵,不一定會搶走多少客戶,但長遠來看,這對於提高公眾對其服務和品牌的認知度大有好處。畢竟,零售銀行間競爭的核心,就是服務與品牌。

  市場不是沒有發出警告:這幾年國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而外資銀行則在不斷攀升,實力差距已經開始顯現。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銀行任何忽視提升對中低端客戶服務質量和品牌認知度的做法,都是在自掘墳墓。三、五年之內我幹不掉你,十年、二十年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