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重慶實行“一團一策” 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4日 0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重慶8月3日電 (記者崔佳)盛夏的山城,暑熱難耐。重慶演藝集團總裁張樂卻顧不上休假避暑,忙著組織公司的演出團隊加緊排練。“8月中旬上海世博會‘重慶演出周’有我們的曲藝和雜技節目,9月我們還要推出一台大型文藝晚會《紅岩三疊》。”張樂説,儘管很忙很累,但大家心情愉快,“兩年之內我們有信心成為重慶一流、西部知名的演藝企業!”

  演藝集團發展壯大,是重慶市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果的一個例證。作為全國文化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地區,重慶市認真貫徹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精神,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堅定不移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

  重慶在探索創新中不斷優化改革方案,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重慶市有歌舞團、川劇院、歌劇院(交響樂團)、雜技藝術團、曲藝團、越劇團、京劇團、話劇團等8家市級文藝院團。如何從本地實際出發,落實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重慶市提出了“一團一策”分類實施組建演藝集團等改革方案,並不斷細化完善。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改辦主任樊偉介紹,最終確定的改革方案包括四種類型:一是通過整合資源推進改革,將重慶雜技藝術團、重慶市曲藝團、重慶市越劇團3家院團與重慶市演出管理處(公司)全部資産合併,整合各類藝術資源和市場要素,組建成立了重慶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體實施4家單位轉企改制;二是依託文化旅遊資源推進改革,將重慶市京劇團、重慶市話劇團人財物整體劃入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依託文化旅遊,深化劇團資源與紅色資源的整合,實施轉企改制;三是加快轉企院團的公司制改革,重點是推動重慶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範健全現代産權制度,改進經營方式,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藝術創作和生産機制;四是深化事業體制院團的機制改革,重慶市川劇院、重慶市歌劇院(交響樂團)暫時保留事業體制,實行企業化經營,在面向市場、面向群眾中增強活力、改進服務。  

  重慶在投入保障中不斷完善配套政策,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政策保障是關鍵。為平穩推進改革進程,重慶市委、市政府採取“扶上馬、送一程”的措施,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在社會保障、人員分流安置、財政投入、資源配置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有效地解決了“人往哪去、錢從哪來”的問題,為文藝院團體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按照“老人老政策、新人新辦法”的原則,轉制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按有關規定移交其他機構管理,離退休待遇政策和經費渠道不變;轉企後新進人員與企業建立勞動關係,一律參加企業養老保險;完善人員分流安置政策。針對文藝院團普遍存在的底子薄、包袱重、市場發展能力弱等問題,重慶市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力度,真正實現了財政投入“不減反增”。每個院團轉制時,市財政一次性給予400萬元改革配套經費,用於解決院團改制遺留問題和添置必要的演出設備,保障院團的後續發展。

  重慶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在活力煥發中日趨顯現改革成果。“2005年,我們全年演出收入僅270萬元,到2009年全年演出收入達1050萬元;職工人均年收入也從2005年的1.6萬元,增加到了現在的3.4萬元。”談起轉制前後的變化,重慶市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欣深有感觸。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事忠説,改革讓重慶市國有文藝院團發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面向市場謀發展、服務群眾求效益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增強,藝術生産力得到解放,演藝領域煥發創新活力。重慶市話劇團、重慶市京劇團以轉企改制為契機,緊緊依託紅色資源,加大藝術創作力度,啟動了話劇《紅岩歌聲》、《辛亥大都督》,京劇《金鎖記》等一批劇目的二度創排。其中,展演劇《紅岩風》目前已在重慶公演了10場,受到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