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京報:多少錢能補亂採砂後的“窟窿”?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3日 0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視點

  把河道當成“砂石礦藏”,任意採掘,導致生態紊亂,這需要花多少錢去進行“生態補償”?

  《新京報》報道,由於過去在河道採砂業上的政策失誤,涿州市政府如今出臺新規,似乎是想改正錯誤。

  然而細究起來,涿州政府這責任擔當得仍舊不夠。按報道,政府從採砂業中一年只得到9萬元的稅金,而修一條被採砂大軍壓壞的道路,至少有4000萬元。這中間天坑地陷似的大窟窿,得由政府動用其他的稅款去填補。

  而修路只是顯性成本,這窟窿有多大?如何才可能擺平填實?沒有人知道。而把一條條河道完全當成“砂石礦藏”,任意進行採掘,導致這些河道生態系統的紊亂和被閹割,這將需要花多少錢去進行“生態補償”?沒有人敢去計算。萬一再發生洪水,造成“人為天災”,房屋倒塌,橋梁墜毀,公眾死亡,財産損失,又該如何去填補?我想更沒人計算。

  因此,涿州官方的反思如果只是簡單取締採砂業、腦中還妄想著未來進行“規範開採”的程度,那麼,其承認錯誤的能力仍舊需要進一步提高。至少,請把生態成本全面計算入內。

  其實,很多地方政府太多的政策也沒有把基本社會成本和自然成本算進去。過去,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讓這些成本由公眾來擔負,通過拖延時間來讓受害者更長久地受難。而如今,受害者不再像過去那麼好説話,受欺負的人有能力開始討要他們的尊嚴,受到了欺負的自然界也有了代表它們發言的“民間公益機構”,因此,單靠壓制已不再像過去那麼便利。因此,遲早都要像涿州一樣,來一次對前面錯誤的“武斷取締”。

  那些天天拿“發展經濟”、“扶貧濟困”來給自己辯護的地方政府,該從涿州的高昂代價中,取到真經了。發展經濟不等於招商引資,不等於鼓勵社會盲目開發,不等於不管環境成本。恰恰相反,只有照顧環境利益的經濟發展,才可能是可持續的,才可能是不需要頻繁地救急、縫補和修正的發展。

  □馮永鋒(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