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災區躍動青春身影--記大學生"三下鄉"災區實踐服務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1日 17: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 賈楠)炎炎夏日,在青海玉樹、江西撫州、四川廣安、陜西安康、福建南平等地震、洪澇災區,忙碌著一群年輕的身影。他們用青春和朝氣、專業和智慧、真摯和執著,服務災區,播撒愛心和希望。

  他們就是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赴災區實踐服務團的同學們。今年,在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開展的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有1000余支專門團隊奔赴災區開展實踐服務。其中,150支地震災後重建服務團赴四川、陜西、甘肅地震災區,進一步落實汶川地震後確定的長期對口幫扶機制;由青海、四川等地高校大學生組成的30余支團隊在玉樹開展災後重建規劃宣傳、文化支教、醫療衛生等社會實踐服務。在洪澇災害突發地區,各地高校組織的近千支團隊就近就便開展服務,幫助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為災區群眾搬運物品、募集物資、義務支教……

  在汶川地震後確定的長期對口幫扶機制中,大學生“三下鄉”一校一鎮攜手共建關係從未中斷。隨著災區面貌的變化,“三下鄉”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也在改變。

  在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如今,一座富有中法風情的小鎮已初步成形。為推廣白鹿鎮,並將舊房外立面改造得與新建小鎮風格一致,在這裡實踐服務的成都大學美術學院的同學們成立了動漫、平面、環藝3個組,分別負責為白鹿鎮拍攝宣傳片、設計小鎮LOGO、改造法式風情街的一棟舊樓外立面等任務。

  白鹿鎮黨委書記高天成説,“大學生幫了我們重建的大忙,前年幫助很多群眾走出災難,去年幫助完成測繪任務,今年又在幫我們打造文化了。”

  西北民族大學玉樹籍學生尕瑪彭措在家鄉參加了一次特殊的“三下鄉”活動。他的主要工作是深入結古鎮10大片區進行災後重建規劃宣傳。這不僅需要熟悉了解恢復重建工作相關規劃,還需要把文件語言轉換成通俗易懂的語言,用藏語並以多種形式講給受災群眾。為此,尕瑪彭措和團隊其他同學出主意、想辦法,採取現場有獎競答等方式,讓災區群眾有效了解了“災後重建規模多大”“災後重建歷時幾年”等問題。

  災區人民的精神重建是很多青年學生關注的重點。共青團四川省委今年組織200支省級重點團隊、102支“學生感恩行動”團隊奔赴災區,在服務災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開展精神文化重建。僅西華大學,就有1500名學生組成108支團隊,奔赴彭州、都江堰、遂寧、西昌等40余個服務點,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支教、專題調研等服務,為災區人民送去知識、文化、快樂。

  面對頻發的洪澇災害,福建農林、水利、醫學類高校組織了100余支團隊、2500多名學生赴南平、三明、寧德等受災較重地區,協助做好水利工程的安檢排患、衛生防疫工作;陜西理工學院、安康學院、商洛學院等6所學校的300余名同學參與了洪水後淤泥垃圾的清理、噴灑消毒水等工作;共青團四川省委組織3000多名學生先後在達州、廣元、雅安等防汛抗洪一線開展服務……

  江西撫河唱凱堤發生決口後,在群眾安置點服務的東華理工大學學生每天都要接待大量電話諮詢,他們記錄著每個電話的時間、號碼、內容、解決結果等。通過熱線,許多人找到了走散的親人,困難得到了及時解決。同學們還為災區群眾提供理髮、心理諮詢、播放露天電影及文藝演出等服務。

  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東華理工大學的同學們説,“這讓我們感到欣慰和滿足,這是我們的心願,也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