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人民時評:整治買官賣官,豈能只查處“掌櫃的”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1日 00: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買官賣官之風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不僅規模越來越大,動輒賣出幾十頂甚至上百頂烏紗帽的“賣官書記”此起彼伏,而且“上貢陞官”的不正當做法,有跳出潛規則身份、竊踞顯規則之位的趨勢。日前被查處的安徽省五河縣原縣委書記徐社新,在6年時間內,將該縣所有鄉鎮和重要縣直部門的“官帽”賣了個遍,被稱為“官帽售貨郎”。據當地一名幹部説,徐社新收了錢才會提拔已是公開的秘密,不向其行賄想得到提拔重用幾乎不可能。

  一個又一個的“官帽超市”開張,興盛,敗露,查處,散夥。人們在為貪官得到應有下場叫好的同時,也不乏疑慮和憂心。為什麼我們常常聽到了賣官者東窗事發、鋃鐺入獄的消息,而很少聽説買官者被追究,被收回“官帽”。

  買賣買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買官賣官是非法權錢交易,是交易就有雙方,這是一幣兩面的問題。從現實情況看,買官賣官之所以猖獗,正是因為背後存在可以牟取暴利的利益鏈條:賣官者收巨賄,買官者得要職,盤根錯節,循環往復,各自濫用權力榨取政治和經濟利益,使國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損失。不管是賣官還是買官,其行為都違背了黨紀國法,社會危害不容小視,理應都站在被告席上。

  因此,整治買官賣官之風,搗毀權錢交易的“黑店”,不僅要抓那些賣官的“掌櫃”,也要追究那些買官的“顧客”。只有讓買官者、賣官者都付出沉重代價,官帽交易鏈條才可能被真正斬斷。如若不然,抓起了“掌櫃”,放跑了“顧客”,“買賣”的行情和規則依舊,那就很可能換個“掌櫃的”重新開張。一些地方買官賣官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買官風險低,違法違規成本低,受到的打擊力度小,助長了一些人的僥倖心理和投機心理,事實上對買官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是不是把買官賣官者都一鍋端就萬事大吉了呢?恐怕還得“宜將剩勇追窮寇”。因為,買官賣官的利益鏈條不是憑空滋生和蔓延的,其生存的土壤是不良的權力運行環境,諸如個別幹部權力膨脹、監督機制缺失、幹部任用制度存在缺陷等等。從近年來的腐敗案例看,一些領導崗位的幹部之所以“前腐後繼”,固然與個人腐化墮落有關,但掌權者一家獨大、用權者不受約束、監督者綿軟無力的制度環境存在,客觀上發揮了“貪官孵化器”的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中組部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四項幹部監督制度,相互配套銜接,共同構成事前要報告、事後要評議、離任要檢查、違規失責要追究的幹部選拔任用監督體系,力圖堵住“買官賣官”行為的後路,努力從制度上消除用人上不正之風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建立比較完善的防治用人不正之風長效機制,堪稱治本之策。

  總之,整治買官賣官,要治官,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也要治權,剷除利益鏈條,加強制度監督,優化用權環境。標本兼治,持之以恒,終究會開創吏治清明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