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國內媒體刊登學者文章:軍事改革五點建言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31日 22: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週末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核心提示:2010年7月29日出版的《南方週末》,刊登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的文章《軍事改革五點建言》。

  中國的改革由經濟改革開始,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社會上下普遍認為中國的其他改革滯後了。全面改革如何改,眾説紛紜。我的思路是:不怕慢、就怕站,循序漸進,局部突破,先易後難,注重可行性、可操作性,水滴石穿。由此,我以為,現在到了全社會(而不僅僅是軍界內部)討論中國軍事改革的時候了。不同領域的改革是相互聯絡的,中國的軍事改革(軍事制度或軍事體制改革)已經較為急迫,脫離了軍事改革,中國的很多軍事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均難以解決。

  在1950年左右,我國大概有軍隊550萬,軍費開支佔國家財政支出的41%。而且當時是軍管的體制,就是由軍隊來接管政權。比如説解放了天津、北平,就有天津軍管會、北平軍管會,由對應的軍隊領導做地方政府的領導,中央政府也大多如此,比如,陳毅元帥先後擔任過上海市長、外交部長,選拔了部分軍官擔任駐外大使。

  可以説,1949年新政權建立後的六十多年,雖然有近三十多年的改革,但中國的軍事體制尚是量變,比如軍隊人數由1985年的400萬減少到230萬(不包括武警),增加了一個總裝備部,減少了一些兵種等。在“文革”期間,軍隊甚至還接管了地方政權,規模達到600萬。一直到1979年,中國都沒有獨立的民用航空,民航局由軍委管,完全是軍事化管理。

  中國的軍事改革內容很多,這裡僅列出五條。

  減少軍隊的指揮層級

  目前中國軍隊的層級延續的大體還是60年前的體制,具體層級是:中央軍委、大軍區(過去的兵團)、軍、師、團、營、連、排,而且是三三制,即大約是一個軍區三個軍(不包括省軍區等)、一個軍三個師、一個師三個團、一個團三個營等等。顯然,這樣的八個層級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也許不算太多,但在網絡化的21世紀,它確實太多了,必須扁平化管理(不僅僅只是目前增加實行軍-旅-營體制集團軍的數量)。一個上級至少可以管理20個以上的實體下級,比如,一個部可以管理20個廳局,一個大學可以管理20個學院等,過去的古羅馬軍隊才只有三級:總部、軍團(5000人)、百人隊(80人左右)。中國軍隊的層級至少要縮短到只有5層甚至4層。如果保留大軍區,則撤銷軍級,下面直接是師;師下面就是營,撤銷團級;營下面直接是排,撤銷連。或者,實行大軍區、旅、營、排層級。

  與此同時,一般以師為基本作戰單位,採取基地形式。因為軍隊主要是對外的,不應該像以前內戰那樣搞分散,一個師就是一個基地(堡壘,不怕公開,允許參觀),這就是基地化、專業化、現代化。我們的軍隊分佈現在太分散,這裡一個營,那裏一個團,甚至什麼地方還可能駐一個連、一個班,太分散,在信息化機械化時代沒必要。

  軍官年輕化

  現在軍官的年齡總的來説偏老,這自然會影響戰鬥力。無論是與歷史比、與預期壽命比,還是與全世界比,我們的軍官年齡都偏大。軍委領導到70,大軍區司令到65,副司令到63,軍長到60。軍官年齡偏老跟級次太多有關,從排連營往上要走七八個層面、十四五個級次。而且每一個職級必須任職三年或以上。其實,人真正乾大事、打天下、做成大事業的年齡多是35-40歲。雖然有個別例外,如裏根72歲做總統,但大潮流是年輕化。所以年輕的奧巴馬、年輕的卡梅倫成功了。這不是年齡歧視,人的一生有上升期也有下降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幹到大軍區都六十以上了,確實年齡偏大。

  徵兵與軍官轉業應市場化

  我國是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下的很多制度必須改革。按照我國的人口數量,尤其在世界主流是和平的大背景之下,義務兵役制可以基本退出舞臺(特殊時期可以重新啟用),志願兵制不會存在兵源問題。

  據我了解,多數地區想當兵的很多。當然,也有少數大城市的少數區(如北京的主城四區),更多的人不想當兵,需要地方給予更多的補貼。這就是計劃兵役制帶來的毛病,一方面是想當的當不上,一方面是不想當的非要當,結果是資金的浪費與資源的錯亂配置。

  徵兵走市場,還可以擴大徵兵(應該叫募兵)年齡,有些30-40歲的人也可以當兵,由此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從總體看,當兵的直接與間接受益已經偏高,不應再提高了。

  軍人退伍,如果是兵或士官,基本是走市場,叫退役;如果是軍官,則總體叫轉業安置。有段時間曾經鼓勵軍官轉業走市場(即給錢走人,或自謀職業)。但現狀卻是計劃經濟的色彩不變甚至更濃了,主要表現在依據級別分別處理。

  本來,軍隊也只是社會上的一種職業,留在軍隊是需要,不留在軍隊也是需要。職業、職務本不應該分高低貴賤。戰士幹得好,幹得時間長,完全可以超過軍官。資源配置奔著官位走,這是不合適的。

  當然,軍官退伍轉業,給一筆補貼是必要的,這正如失業救濟一樣。目前看,相對於其他行業,這筆補貼想要解決軍官退伍後的所有經濟問題,並不合適。

  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是普通職業,不應有特別。人民教師重要,醫生是天使,但沒必捧到天上去。因為這是你選擇的職業。市場經濟下沒有貴賤之分,只是供求比例、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而已。這個行業沒人幹,市場自然可以通過提高工資、提高福利來調節,如果這個行業想幹的人多,則應該調低工資。奇怪的是,我們常常相反,公務員有那麼多人考,為什麼不降低其工資呢?

  如果在軍隊幹了10年、20年後,就要給予轉業安排,那我們就不能沒有這樣的疑問:如果我在工廠幹了20年,被解聘了,我要從事另一個行當,誰來為我安排?其實,軍地也可以兩用。比如在軍隊學了擒拿格斗轉業可以做保安行業;武器玩熟了將來可以做機械工作;你是個營長,管人的,可以參加企業競爭,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繼續管人,所以沒有特殊的理由給特權。做國家公務員、到事業單位,就得參加公平競爭,沒有理由特別安置。任何特別安置都是對他人權利的侵犯。

  軍官的這種轉業安置是1949年戰爭體制延續下來的,當時是計劃經濟,所有人都是計劃安排,也沒有公務員這個概念。現在是市場經濟了,一定要放到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考慮,任何職位都要公平競爭。共産黨的官,就應該能上能下。

  減少專職文體兵

  現在的總部、大軍區、軍都有各自的專門文藝團體,而且數目不在少數。中國解放軍有正規軍230萬左右,文工團到底有多少人?確切的人數無處可查,但從全國各軍隊歌舞團非常知名的演藝人員不下三四百人來看,我軍的文藝軍人不會少於萬人,這裡還不算體育兵。

  部隊延續內戰時期的模式,幾乎是一個社會,各種類型的文藝兵門類齊全,歌舞類、曲藝類、甚至作詞家、作曲家、導演,可謂是應有盡有。在和平時期,用納稅人的錢養這麼多藝人已經沒有必要了。

  文工團現在是待遇高、條件好,真正在基層演出的多是些基層部隊戰士組成的業餘演出隊。一些藝人還輕鬆成為文職將軍。軍隊需要文娛活動,完全可以自娛自樂,沒必要非得是專業團隊,這得花多少納稅人的錢?比如有些製片廠,現在就沒有必要存在了。當然,在1949年之前有存在價值,因為那時的共産黨是地下狀態,但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全社會的資源都可以為我所用。軍隊不能什麼都自己幹。就是需要文藝兵,比如三軍儀仗隊、軍樂隊,也應該規模不大。

  軍隊醫院大多數可以地方化。實際上,這些軍隊醫院已經主要靠老百姓發展了。醫院地方化之後,納稅人的錢可以省很多,現在不僅得給其補貼,而且還賺著地方的錢。另外,改革開放進行了三十多年,現在沒必要再保持軍隊的體育系統,國旗護衛隊也可以減少規模,軍費的每一分錢都應該花在刀刃上。

  此外,由於戰爭的勝利,我們的軍隊在1949年以後用了大量土地,現在市場經濟了,不少軍事土地是非軍事使用。比如,北京城裏大量的土地都是軍隊的,也許當初進城時軍隊的用地屬於郊區,但現在經濟發展了,許多軍事土地已經成為黃金寶地。三十年前公主墳是郊區,但現在已經不是了,軍隊遷移出去才符合兵法。社會變化了,應與時俱進。

  藏兵於民,破除社會軍訓花架子

  現代工業,車間裏用人越來越少,現代戰爭也一樣,前線用人越來越少。美國的機器人已經開始執行任務,網絡化部隊已經成立,戰場上不見人的趨勢將來或會實現,美軍、俄軍還在繼續裁減軍人。因此,藏兵於民更加重要。這其中,社會軍訓非常重要。遺憾的是,諸如學校軍訓這樣的社會軍訓,幾乎是花架子。

  從小學升入初中開始,初中、高中、大學,伴隨著每一次的升學,學生都要軍訓一次,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訓練的時間和強度稍有增加而已。這裡暫不論每一次的軍訓都要取不菲的軍訓費、服裝費、體檢費、照相費等等。

  通常軍訓都是在新學期開學前後的暑假進行的,軍訓大概為期10天左右。訓練的內容有立正、稍息、齊步走、正步走、跑步走以及整理內務(疊豆腐塊之類)。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學習站軍姿,而且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即使有軍體拳、匕首操、射擊等項目,那也主要是為了彙報表演。軍訓中應該學習的急救技能、游泳技能、防核輻射技能、射擊技能、使用各種裝備技能、反恐技能等該學的幾乎沒有學過,軍訓就是為了最後的檢閱,檢閱就是看正步走與花拳繡腿,這樣的軍訓當然只能是人財物的浪費。

  中國的軍事改革面臨很重的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是軍外人,可能説錯,但旁觀者清;即使説錯,也有價值,它會引發思考,從而使改革思路更科學。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顧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