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阿拉善調查:荒漠擴張緣何難以止步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30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衛星影像顯示,橫貫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的巴丹吉林、騰格裏和烏蘭布和沙漠,已經通過細長的通道實現了“握手”。業內人士擔憂,如果三大沙漠“全面會師”,前景無法想象。

  據統計,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沙漠,曾分別以每年約10米、20米、25米的速度擴張。近年來,三大沙漠擴展勢頭有所減緩,如騰格裏沙漠的擴張速度已降至每年3米,但仍未停止前移步伐。

  雖然經過多年治理,三大沙漠的綜合生態狀況依然較差。今年3、4月份,發源於蒙古國南部、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的幾次沙塵暴,都是在阿拉善盟等地得到沙塵補充後,發力向南奔襲。

  阿拉善為何成了重要的沙塵源?記者來到阿拉善盟左旗敖倫布拉格鎮,希望能“解剖麻雀”,探查其中緣由。

  “旱災人禍”,蒼茫草原了無蹤影

  在敖倫布拉格鎮,汽車在碎石和沙土混雜的土路上跳躍前行。車輪後捲起幾十米高的黃色沙塵,飄散在湛藍的天空裏;富含鐵礦的狼山,迸射出火熱的赭紅色,與遠處的地平線延綿相接。

  土路兩旁,不時可見白花花的鹽鹼地。地面上幾乎不長草,只有一叢叢的沙冬青、白刺、梭梭、紅柳等低矮灌木,由平地一直延伸至狼山低坡,呈現出一片黃綠色。

  “這裡已經連續7年大旱,年蒸發量3000多毫米,而降雨量不到200毫米。今年5月26日前,沒下一點雨,沙塵暴反復發作,能見度還不到幾米。” 敖倫布拉格鎮黨委書記運才龍介紹説。

  阿拉善曾是水草豐美的地方。千年前,北朝民歌裏唱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74年前,范長江在《塞上行》中如此描述:“馬群、駝群和羊群,黑一陣白一陣在青草中雲一樣的移動。”如今,大草原的蒼茫雄渾已然了無蹤影,只有稀疏低矮的灌木叢在掙扎,令人感嘆滄海桑田的巨變。

  據介紹,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旱災變得愈發頻繁,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大的沙塵暴變成了一年好幾次。

  “實際上,‘旱災’和‘人禍’是搭當,兩個巴掌才拍得響!” 內蒙古沙草産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愛軍感慨地説。

  “人獸大戰”,土地沙化掉入惡性循環

  抬頭仰望敖倫布拉格的天空已看不到老鷹盤旋,少了些許生氣。

  “這不奇怪,它們都被殺光了。” 運才龍説,原來敖倫布拉格還有一些禿鷲,老來叼山羊,人們就在死羊身上下毒,把禿鷲誘殺殆盡。那些喜歡偷雞吃的遊隼、鷂鷹、黃鼠狼、狐狸等,也都被人們用各種方法獵殺。

  1989年發生的一場驚心動魄的人狼追擊戰,仍讓運才龍記憶猶新。當時,一隻餓狼從300多公里外的蒙古國進入敖倫布拉格,咬死了牧民的一批羊,引起全鎮震動。

  運才龍騎上摩托車,帶著一位槍手,追出了上百里路。最後,這只大狼竟被追得口吐白沫,癱倒在地。“後來,槍手果斷開槍,打中狼頭,結果了狼命。”運才龍説,現在,敖倫布拉格再也看不到狼了。

  飛禽走獸都消滅了,天下可就太平了吧?

  “情況更糟了。由於沒有了天敵,過去不起眼的沙鼠卻多了起來,大的都有一兩斤重。又由於天旱,它們最喜歡啃食多汁的梭梭樹的根,讓成片的梭梭林死亡,讓灌木林變成沙地。”內蒙古永業集團總經理吳子申説,山羊和駱駝沒吃的,開始大批死亡。真沒想到,老鼠也會吃牲畜,而且更兇猛!

  “山羊原來不啃草根、樹根,後來地面上什麼吃的都沒有了,它們不啃根啃什麼?”48歲的蒙古族牧民何根巴那説。

  來到離鎮48公里的何根巴那家,記者們親身體驗了一場小範圍的沙塵天氣。這裡是光禿禿的開闊地,有幾平方公里大小,就像敖倫布拉格的一塊“斑禿”。梭梭林在多年前被砍光後,到現在也沒有恢復。

  站在何根巴那家的羊圈旁採訪,風呼嘯、塵飛揚,記者們幾乎睜不開眼,滿嘴是沙。有人感嘆:“沒想到,四週風平浪靜,這裡卻翻江倒海!”

  遏制荒漠化需要“治水”、“治嘴”、“治腿”

  荒漠化和沙塵暴在疊加演進,敖倫布拉格能否治理好?“完全逆轉並不現實,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恢復治理是有可能的。”劉愛軍説,這就需要遏制荒漠化發展並固定住流動沙丘。

  治荒必先治水。如果耕地過多,耗水量過大,就會加速乾旱地區的荒漠化進程。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玉林曾指出,目前我國農牧交錯帶,耕地比重在25%左右,總體看比重仍然過大,應調整到10%左右為宜。

  然而,敖倫布拉格不僅要調整耕地面積,還要應對鹽鹼化的威脅。“我們先在鹽鹼地裏種幾年向日葵,好吸收鹽鹼,然後在地裏再拌些沙土,過幾年好多了,就可以種些其他的農作物。”運才龍説。

  治沙必須治嘴。按照當地規定:120畝荒地只能養一隻山羊,何巴根那家養了67隻。“比過去少多了,我最多的時候還養過407隻羊呢。”何巴根那説,自己一家每年能拿到1.8萬元政府補貼,養山羊和駱駝每年還能掙1萬多元,日子比較好過。據介紹,像何巴根那這樣的牧民,在敖倫布拉格還有700來戶,人均擁有土地5000畝,都享受政府補貼,過度放牧的問題已經解決。

  治沙也須治腿。2002年,內蒙古永業集團承包了當地50萬畝公益林,進行封育保護,並與當地牧民簽協議,規定公益林裏不能放羊,但可以放駱駝。“駱駝能踩踏鼠洞,讓老鼠無處藏身;另外,駱駝啃食梭梭枝葉,起到剪枝作用,能讓梭梭根係更發達。”吳子申説,公司還研發出一種叫生命素的綠色生根劑,每年數次通過飛機播撒在梭梭樹的葉面上,這才讓梭梭長得根壯健康。如今,8年過去了,永業集團管護和種植的梭梭、白刺等沙生植物根部已經長出蓯蓉、鎖陽等藥用植物,將為公司帶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