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中國漢江下游蓄洪區3萬居民重返家園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30日 0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新華網武漢7月29日電(記者皮曙初 李鵬翔)29日下午,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仙桃市、武漢市蔡甸區等地的約3萬居民,開始陸續返回其在漢江邊的家。從27日下午開始,考慮到漢江洪水帶來的威脅,這些居民離家避險。

  29日返家的居民,生活在一個名叫杜家臺的漢江分蓄洪區內。這個分蓄洪區位於漢江下游右岸,是長江與漢江之間的一片約610平方公里的低窪地帶,歷史上曾是長江的天然洪泛區。它承擔著分流漢江洪水、調蓄長江洪水的任務,對確保漢江下游堤防安全及有一千多萬人口的武漢市的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生活在中國分蓄洪區的居民來説,這樣的經歷並不陌生,一旦有分洪需要,他們就拋家舍園,“躲水”避險,洪水退卻後,他們再重返家園,有人稱他們為“躲水部落”。按中國現行有關法律,“躲水”是他們的法定責任,法律同時也規定地方政府必須彌補他們的損失,並妥善安排他們的生活。

  中國政府和社會對“躲水部落”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中部另一條暴發洪水的淮河,溫家寶總理一週前專門看望了多年頻頻“躲水”的王家壩村村民,中國媒體連日來詳細報道了這些村民的故事,並總結出“拋小顧大”的“王家壩精神”,各地網民也紛紛在網上留言,向這些普通農民表達敬意。

  7月24日,受新一輪暴雨影響,漢江上遊形成特大洪峰。7月25日4時,上遊丹江口水庫入庫流量達到34100立方米/秒,這是1968年建庫以來第二大洪峰流量,也是1983年以來最大洪峰。

  27年來最大的洪峰使漢江中下游全線緊張,水文部門預計28日將出現歷史第二高位洪水,防守壓力極大。尤其是下游漢川段,洪峰未到,洪水已逼近能夠保證堤防安全運行的危害水位(保證水位)。漢江發源於中國中原腹地,流經陜西、湖北兩省,于華中重鎮武漢市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江中下游地區是聞名中外的魚米之鄉,也是中國主要商品糧生産基地之一。

  27日晚,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杜家臺分蓄洪區啟動運用準備,3萬多名居民連夜轉移到江堤上的帳篷裏或附近居民家中。

  杜家臺分蓄洪區興建於1956年,共啟用了20次。能效最好的一次是1964年10月開閘,降低仙桃水位達3米。而最近一次啟用是在2005年10月6日。目前,分蓄洪區內有20多個大小民垸約16萬群眾,需要轉移避險的超過3萬人。

  對於杜家臺要不要分洪,中國防汛指揮部門的原則是“用最小代價規避風險”,盡可能減少人民群眾損失。自27日晚,分洪區嚴陣以待,為分洪做好充分準備,立足於分,爭取不分。

  從28日淩晨,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多次緊急會商,是否啟動杜家臺分蓄洪區,在緊張而焦慮的等待中,漢江洪峰平穩經過仙桃、漢川,漢川161公里沿線堤防沒有發生較大險情。

  湖北省水利廳廳長王忠法説,分洪是解除洪水壓力的有效手段,但考慮到杜家臺分蓄洪區居住著十幾萬居民,不發生大險情,不到萬不得已,下游堤防只要能夠堅守時候,不採取杜家臺分洪方案。

  29日中午,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湖北省省長李鴻忠宣佈,決定不啟用杜家臺分蓄洪區。29日下午,分蓄洪區所在地將組織轉移群眾有序返回,儘快恢復正常生秩序。

  當晚,仙桃市西流河鎮民政辦公室主任陽俊告訴記者,西流河鎮轉移出來的居民自14時開始,陸續開始返回家中。但由於部分民垸此前已經漬水,仍有500多人將繼續居住在安置點的帳篷裏,等候退水才能回家,政府對他們的生活將繼續給予照顧。

  西流河鎮何幫漁場75歲的村民陽唐沐説,雖然準備分洪前緊急將魚塘裏的魚撈起了,賣不到好價錢,但畢竟沒有分洪,家裏損失還是小得多,對政府的安排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