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普通話與方言:是你“進”我“退還是共存互補?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9日 15: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普通話與方言

  ——是你“進”我“退?還是在共存互補間尋求平衡?

  新華網西寧7月29日電(記者馬勇)本月初,廣州市政協一份有關在廣州電視臺加大新聞節目普通話播音的建議再次將普通話和方言推向了輿論漩渦。以“粵語淪陷”之名,南粵大地再現“保衛粵語”之聲。近年來,“以粵普之爭”“滬普之爭”為代表的方言“保衛運動”不時熱點頻出,那麼,普通話與方言之間只能是對立、只能是你“進”我“退”嗎?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再次從保護語言多樣性、構建和諧、健康語言生活的角度深入探討了普通話與方言的功用及關係。

  普通話:社會現實需求和歷史選擇;方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用價值

  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谷曉恒説,普通話形成並成為我國公共語的歷史可追溯到以北京為都的金朝,前後歷經了數百年。一種語言如果在其分佈的不同地域內存在明顯的方言差異,就會人為形成交流障礙,直接影響到行政司法、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交流。

  歷史上的共同語因而有著通語、官話、國語等稱謂。歷代政府都有推行統一語言文字的政策措施。據文獻記載,清雍正時期規定,福建、廣東等地要對不會官話的讀書人進行訓導,舉人、生員等如果不會官話就不得送試。民國時期的國語運動為以後的漢語規範化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推廣普通話一直是我國重要國策。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的普通話推廣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普通話在我國各項事業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