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文化觀察:做“文化出海口”,上海壓力不小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9日 1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文化體制改革

大型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已成上海“文化走出去”代表作之一。  

  文化“短腿”

  遭遇新要求

  8月,福州路,390號,上海外文圖書公司頂樓會議室。一行人正聽著總經理吳新華報出一串串數字。“估計今年全年銷售將比2008年下降近38%。”作為全國第一家地方性圖書進出口公司,這數字讓在座一行調研人員一驚。

  調研人員是為了解“上海文化出口企業發展狀況、瓶頸和政策需求”而來,成員來自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委員會、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及新聞出版局等相關委辦局。

  中央領導希望上海加快文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進一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著力打造外向型文化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文化品牌,要求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下功夫,為長三角服務。

  這樣的期待,讓上海感覺到了不小壓力。

  70年前,上海就有中國文化“半壁江山”之譽,但現在的上海,文化發展水平與其經濟龍頭的城市地位,與中央的要求都有差距。文化走出去,不僅要自己走出去,還要讓中華文化在這裡出“海”,無論從歷史、資源,還是地理優勢而言,上海都責無旁貸。特別是國務院日前通過了《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各地快馬加鞭,上海能不能依託自己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優勢背景,打造一個中華文化共享的出海口,進一步拉升自己文化城市的地位呢?

  當然,這條路,不易走。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出口部副經理曹怡敏就坦承,中國出版物出口幾乎是常年舉步維艱,銷售常囿于華人圈,多年未能突破。“長期以來,我們集團進口是長項,出口是短腿,做不大,在結構裏僅佔10%左右。”

  金融危機

  考驗“變招”能力

  金融危機給文化出口造成新的衝擊。

  吳新華介紹,今年,美國各個大學圖書館購書經費削減30%以上,不少客戶進貨量大大萎縮,給中文圖書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以製作銷售影視作品為主業的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也有同感。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海外電視臺廣告收入大幅受到衝擊,廣告預算和購片預算都在下降。新文化集團江建森副總裁介紹,作為重要文化輸出市場的台灣,2008年很多台灣電視臺購片預算只有原來的1/3,低的只有1/8。

  低價銷片這條路不能走,否則日後再恢復很難。江建森他們花了很多精力,開闢出另一種市場銷售策略。“拿片子到台灣,説你現在不要花錢買,我來提供節目,你把時段拿出來,宣傳我們共同做。”收視率高了,民營電視臺創造出廣告收入,按當初的約定,“再根據收視率來拆賬。”

  現在,新文化集團也在用這個概念打海外市場。“拿一個平台下來,國內影視資源整合,把國産劇出口的這條路打通,不再像過去大家抱著節目去賣那樣辛苦。”江建森實話實説,“越不景氣的時候,越容易把東西推出去。”

  不難看出,以創新思路突破體制機制“瓶頸”,吸納優秀文化要素在此借船出海,是上海發展國際文化港的優勢所在。依託國際化大都市的近水樓臺之勢,這個文化出海口,也將在集納中華文化走出去、吸引世界優秀文化走進來的吞吐之際,拉動自身文化産業發展。

  以雜技芭蕾《天鵝湖》在海外演藝市場簽下大量演出訂單的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幾年來積累了不少歐洲、亞洲、美洲海外營銷合作人脈。“進入海外的主流體系,往往能一通百通。”城市舞蹈公司總經理李明介紹。

  “橋架起來了,自己車可以跑,別人車也可以開。”李明打著比方。利用境外銷售網絡和傳輸渠道,代理一些人家的劇目推向海外收取佣金,使中國優秀演藝産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對城市舞蹈公司也有好處,“是有長期固定回報的低風險項目,能反哺自己具有較高風險的藝術創作。”

  “外高橋平臺”

  成出海新通道

  近幾年,上海已經成為全國、尤其是長三角文化的重要出海口。每年舉辦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都會把一個內陸省份設為嘉賓省份,芬蘭有關人員正是在看了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的演出後,簽下演出協議書,使該劇院第一次邁向世界舞臺;青海也是憑藉自己獨具風味的展示,在藝術節交易會上簽下境外兩個國家的演出協議書;而上月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印刷周”,一批印刷企業成功向海外拓展了業務,成為亮點。

  不過,上海還在探索更多平臺。

  成立僅兩年的外高橋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坐落在全國規模最大外高橋保稅區裏。有關主管部門希望依託這個平臺,利用外高橋保稅區的優惠政策和“境內關外”的功能優勢,找到一些拓寬文化出海口的重要抓手。

  “文化走出去,除了企業自己要參與市場競爭,政府也要搭平臺。平臺背後有很多服務貿易的政策要跟隨,滿足企業需求。”上海市委宣傳部事業産業處副處長黃瑋強調。

  外高橋平臺提供的服務中,包括服務外包、國際採購、訂單加工、商貿諮詢、進出口貿易、藝術品拍賣、租賃貿易、演藝經紀、影視策劃、創意、後期製作和交易等服務。“比如參加國際影展,單打獨鬥一部影片是出不去的,但通過外高橋平臺打組合拳,推廣國內優秀影視劇,成功率就高多了。”

  黃瑋介紹,外高橋平臺更可以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覽會。通過繼續推進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建設,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服務長三角文化貿易,進而服務中國文化在這裡通關出海。

  有趣的是,城市提供的全球化文化服務,越是顯示出高質量和領先性,形成文化生産和文化營銷的制高點,越是對周邊地區和其他國家,形成廣泛的市場輻射作用,所集聚的資源和優勢也越明顯,它自身也能從文化經營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如此分析。

  數字能加以證明。2008年,上海“文化及相關産業”進出口總額達145.99億美元,進口49.91億美元,出口98.08億美元,呈貿易順差,其中,文化服務業進口5.33億美元,出口5.24億美元,呈貿易平衡。

  要真正重振上海文化地位,擔當起“中國文化出海口”任務,上海路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