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當驚世界殊!——寫在唐山大地震34週年之際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8日 0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北省政府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們無法忘記這個日子——1976年7月28日,淩晨3時42分……

    彈指一揮間,34年匆匆而過。昔日的瓦礫不再,但是,唐山人沒有一天能夠忘記那24萬飄逝的生命。

    因此,在唐山大地震過去34年之際,電影《唐山大地震》攝製完成並在全球公映。這不是讓人們在時間的流逝中拾撿記憶的碎片,不是讓人們在悲痛的底色上沖洗災難的慘烈;《唐山大地震》每一個鏡頭無不張揚著人性的至善至美,無不謳歌著民族性格的堅韌不拔,無不凸顯著新唐山建設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核。

    讓死者有不朽的名,讓生者有無盡的愛!

    的確!

    我們鍾情著腳下的這片土地,我們依戀著腳下的這片土地,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不為腳下的這片土地肩起責任和擔當、創造希望和夢想!

    今天,站在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人民群眾幸福之都的大背景下,唐山向世人展現的是一個震後崛起的奇跡之城、一個科學發展的示範之城、一個人民群眾的幸福之城、一個獨具特色的精神之城。

    唐山,“當驚世界殊!”

  震後崛起的奇跡之城

    唐山大地震,“迄今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頁”,“二十世紀全球十大災難”之一!

    然而,唐山人民“雖遭此滅頂之災,終未渝回天之志”——震後第10天,産出第一車煤;震後14天,唐山電網並網發電;震後28天,煉出第一爐鋼;震後一年,工業生産全面恢復,震後第二年,工業産值超過震前水平……1978年元月,《人民日報》刊文稱:“唐山抗震救災取得決定勝利……大災之下復産之快,堪稱世界抗災史上的奇跡!”

    那是怎樣的崢嶸歲月!

    震後唐山,百廢待興。改革開放的大旗,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迎風飄揚,城市恢復建設日新月異:興建住宅、集中供熱、煤氣管網、園林綠化……1990年,一塊流光溢彩的牌匾,把震後的唐山載入聯合國“為人類住區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城市的行列,唐山因“成功地解決了震後百萬災民的入住問題,並輔之以科學的城市管理”而成為我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

    國外報刊不再説唐山“被抹掉”,而把唐山稱為“中國乃至世界大城市災後復原和發展的範例”,並把唐山看作中國政策和制度的縮影。

    篳路藍縷、投杖為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短短34年時間,一座現代化新城就在片片瓦礫上崛起。那是24萬亡靈的生命寄託,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奉獻!唐山,用十年重建、十年振興、十年快速發展的史筆,把“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寫在了昔日的瓦礫廢墟上,寫在今天的綠葉花叢中。

  科學發展的示範之城

    科學發展的理論,照射著思維的田野。

    唐山是一座百年工業城市。1895年,隨著開灤煤礦的興建,唐山誕生了中國的第一個機械化生産煤礦、第一台自行建造的蒸汽機火車頭、第一條軌距定制鐵路、第一批桶裝水泥、第一批衛生陶瓷。因此,唐山素有“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之譽。

    但是,以原材料、能源起家的背景,給唐山深深地打上了資源型城市的烙印。當神州大地發展熱點多極佈局,唐山卻面臨著“資源支撐難以為繼、生態環境難以為繼、經濟持續增長難以為繼、改善民生難以為繼”的窘狀。尤其是靠海無港,更加凸顯了唐山的內陸模式。

    那麼,牽引唐山走向未來的“龍頭”在哪?

    2006年7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唐山,要求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地把曹妃甸規劃好、建設好、使用好,使之成為科學發展示範區。

    曹妃甸,位於煙波浩渺的渤海灣內,“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地下儲有大油田”,是渤海灣唯一不需開挖的航道和港池。在這塊“黃金寶地”上,唐山人歷經12年的鍥而不捨,使曹妃甸港口項目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牞並於2003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為全省的“一號工程”,2006年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

    2006年7月,在那個火熱的季節,黨的總書記把曹妃甸建設提到了“科學發展示範區”的戰略高度。這是破解唐山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一把鑰匙,是對唐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把握!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區,不僅僅是對曹妃甸,更是對整個唐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殷切期望,是對唐山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無比信任和巨大鞭策!

    面對著胡錦濤總書記的教誨和期望、信任和鞭策,唐山倍感時光匆迫,形勢逼人。

    於是,從2007年開始,新一屆唐山市委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連續的三年中,相繼召開了中共唐山市委八屆三次全會、四次全會、五次全會,謀劃制定了唐山新的發展方略——從“依託大港、走向海洋、跨越發展”打造“文化名城、經濟強城、宜居靚城、濱海新城”的戰略構想,到“四點一帶”“四城一河”建設的奮鬥目標,無不彰顯著“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人民群眾幸福之都”的核心理念。

    一時間,解放思想成了唐山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先導,實現了全市黨員幹部思想的空前統一;歷時兩年、先後兩次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使全市黨員幹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確立了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新標準、新模式、新路徑……在憂近圖遠、投石激浪中,唐山創造性地在全國第一個推出了科學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唐山市科學發展指標體系》,出臺了國內第一部科學發展的地方法律《唐山市科學發展促進條例》,進而形成了“唐山科學發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下,傳統的工業城市在發生裂變的同時被注入了全新的內涵——圍繞曹妃甸獨特的吸附性和粘合力,整合曹妃甸新區、樂亭新區、豐南沿海工業區、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産業規劃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形成貫通整個“唐山灣”的“四點一帶”發展格局:以現代物流、精品鋼鐵、現代化工、裝備製造為主導,電力、海水淡化、建材環保等關聯産業循環配套,信息、金融、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循環經濟産業體系,已經成為唐山乃至環渤海地區的強力引擎,昔日讓唐山人引以為自豪的原煤産品、礦山機械、蒸汽和內燃機車、普通鋼材等工業産品,已被時速350公里動車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礦用搶險探測機器人、純電動汽車等新産品所取代;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等新興産業成三足鼎立格局,風力發電、海水淡化、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激光電視、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汽車等非傳統項目相繼落地生根,並形成産業化發展,成為撬動內需的有力杠桿。2008年,唐山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560億元,首次躋身全國GDP三千億元俱樂部。2009年,地區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又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4.1%,全市人民更是全力以赴,截至6月3日,就捐款23991727.97元。

    弘揚這一精神,我們永遠博愛。“月評學雷鋒十佳”活動,二十年如一日長盛不衰,已經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唐山品牌。唐山被譽為“留住雷鋒的城市”,這當之無愧。榮獲“河北省慈善特別獎”,被河北日報評為“2007年度河北十大新聞”,被譽為引領河北社會風尚的“風向標”的“幫一點”,則是唐山的又一張名片。在中央文明辦組織的2009年“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我市20位優秀市民榮登“中國好人榜”。

    弘揚這一精神,我們加快開放。正因為最早開近代中國風氣之先,誕生了中國的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座成功的機械化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和第一件衛生瓷,唐山享有“近代中國工業的搖籃”的美譽。已連續成功舉辦的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曹妃甸臨港産業國際合作會議和首屆曹妃甸論壇,更是唐山開放進取的大手筆,打開了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又一個窗口。

    弘揚這一精神,我們永圖超越。昔日讓唐山人引以為榮的原煤産品、礦山機械、蒸汽和內燃機車、普通鋼材等工業産品,已被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礦用搶險探測機器人,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純電動汽車、高品質汽車板和造船用鋼等取代。近年來,唐山工業創下多個國際國內“之最”,印證了從“唐山製造”向“唐山創造”的嬗變。

    新唐山人文精神,緊跟時代脈搏,不斷豐富時代內涵,在不斷提升唐山軟實力、競爭力、美譽度,為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區和人民群眾幸福之都前無古人的宏圖偉業中,不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今日之唐山,天時、地利、人和。在奮進的道路上,困難在所難免、挑戰無處不在。新唐山人文精神就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利器和法寶,就是唐山奮進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