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一架航模利潤超過幾十台電腦 國際大牌不如中國"山寨"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7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內航模産業的尷尬是,廠商和銷售商面對國內消費者時,首先要從最基礎的解釋做起。“你必須搞清楚,航模可不是玩具啊!科技含量較高的航模飛行速度為50至100公里/小時,遇到意外情況或因操作不當而發生撞擊,後果不堪設想!”雖然在國內的認知度不高,但業內人士估計,依託成本優勢,目前國産航模已經佔全球市場60%以上的份額。如果算上整條産業鏈上的零部件製造環節,這一數字可能超過90%。

  珠海佔據全球一半市場

  “雖然在國內比較偏門,但航模産業其實很大,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需求量很可觀。”珠海一位航模企業的老闆表示,航模的生産企業最初集中在歐美,後來轉移到日本,然後轉移到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根據測算,目前全球航模的産業鏈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珠海、深圳和東莞三地。珠海幾乎佔據全球航模市場50%的份額。

  “以珠海為例,這個産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興起,目前有20多家比較大的生産企業。”據介紹,由於珠三角地理位置優越,外國人喜歡集中在這裡,因此航模的産業最早在這裡興起。除了航模外,輪船、汽車模型和各零部件都在當地形成了産業鏈。

  據業內人士介紹,雖然熱門程度趕不上“山寨”電腦和“山寨”手機等産品,但航模的利潤遠高於它們,“一架好一點的航模,其利潤超過幾十台‘山寨’電腦”。巨大的利潤空間導致航模企業越來越多,參差不齊。

  國際大牌不如中國“山寨”

  “中國已經是航模玩家採購的天堂,電池、電機和電調(功率控制器)都是中國製造的,更不用説螺旋槳和機體等塑料配件了。”一名旅居海外的航模玩家説,“一位德國的‘模友’折騰了半天,在eBay網站上買到電池。貨到後一看,是從中國深圳寄出的,運費比電池還貴。即使如此,這個電池的價格還是比德國本土産品更有競爭力。”

  “國內航模業的品牌做得不好,但産業鏈的各環節都很強,即使是在技術難度最大的核心配件方面,國內也進步神速。”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航模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對技術要求較高,但在近兩年的一些評測中,國際大牌廠商的産品不如中國的一些“山寨”廠商。

  “遙控器原來都是單向通信,‘山寨’們發現芯片是‘雙工’的,浪費了太可惜,就推出了雙向通信,讓飛機的速度、電壓、電流和GPS坐標能實時傳回地面,這無異於一場革命!”該人士介紹説,不少國際大廠商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最終被深圳的“山寨”搶了先。

  “代工模式”潛藏風險

  由於過於依託國際市場和訂單加工,航模的産業轉移問題嚴重。有測算稱,近兩年約30%的訂單往越南等地轉移。中國企業考慮開拓國內市場,但困難重重。

  有玩家稱,他接觸到的一名廠商必須靠翻譯軟體和國外客戶溝通。國外客戶指導該廠商註冊第三方支付工具,還通過自己的賬戶匯給該廠商10美元做測試。“他沒把客戶嚇跑,純粹是因為産品實在是有競爭力”。

  國內航模的“克隆”問題嚴重,導致很多企業不願拓展內銷。該玩家指出,只要航模企業雇一個懂營銷、會英語的銷售人員,那麼這個銷售人員很快就會另立門戶,這家企業肯定倒閉。

  “新産品在國內一上市,仿製品就如影隨形而來。很多企業只能放棄國內市場。”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為了規避風險,在一些航模展上,不少航模企業對新品採取封閉式展出的做法,只對持票客戶開放。

  內銷産品不到10%

  “玩航模的投入不菲,最貴的噴氣式飛機模型達到30萬元,這個數字足夠買下一輛中級轎車。轎車能用10年,而航模可能在3秒鐘內摔個粉身碎骨。”一位國內玩家的心聲代表了目前國內航模業發展的狀況。

  在航模剛進入中國時,即使只看進口價格,最便宜的“入門練習級”航模的價格也高達4000至5000元。目前入門産品價格降至1000元左右,但對很多玩家而言仍然是不輕的負擔。

  此外,航模的安裝、調試和操作環節均比較專業。在國外,航模的專業培訓、專業場地和專業競賽都已經發展成了産業;在國內,除了“發燒友”之間技術交流和廠商的一些輔導之外,航模的應用環節缺乏專業的支持。

  “國內市場剛開始起步,還比較小,現在90%以上的産品主要出口。”一位廠商笑稱,國內生産航模的人可能比玩航模的人還多。“在國外投10萬元廣告費可以拿到100萬元的訂單,而國內最多不過12萬元的訂單。參加一次國內的展覽會可能只訂出幾十架飛機,而向國外發一封電子郵件,收到的訂單可能就有一集裝箱!”

  ■記者觀察

  航模會重走“山寨”老路嗎?

  ●周治宏

  近期的一則新聞引發爭論:一家將“殼”轉至英國的國內航模廠商自主研發一款電動飛機並向美國申請適航證。

  這款飛機能飛行兩小時,最高速度為150公里/小時,全程的費用僅5美元。

  玩航模需要技術,造航模更需要技術,尤其是在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方面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由此延伸出的産業前景非常可觀。

  有網友指責説:“這家公司為何不得不將聯絡地放到了英國?相關部門為什麼沒能發掘這家公司?”國內航模業初具規模,但是業內互相“山寨”、代工訂單轉移和低劣的營銷,使該行業極有可能重蹈個人電腦和手機産業“山寨”、“代工”的怪圈,這值得各方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