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堤防無一決口 水庫無一垮壩 科學防洪這樣實現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7日 0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雨情罕見,汛情緊急,今年入汛以來,全國230多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幹流部分河段超警,淮河、西江幹流和太湖超警,25條河流發生了超歷史紀錄的大洪水。

  關鍵時刻,科學調度,攔洪削峰,一場場洪水安然俯首。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目前,三峽、丹江口水庫分別攔蓄洪水76億立方米和71億立方米,全國重要堤防無一決口,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抗洪減災效益顯著。

  應對暴雨洪災,有力有序科學防控是如何實現的?

  從“人海戰術”到自動測報

  高科技成“耳目尖兵”

  “7月26日14時,長江三峽水庫水位156.88米,入庫流量42000立方米每秒。”

  “7月26日8時,漢江丹江口水庫水位漲至154.75米,超過汛限水位5.75米。”

  ……

  在北京,國家防總指揮中心會商室的電子大屏幕上,一條條信息實時滾動。如今在北京、在長江防總、在每個防汛決策部門,輕點鼠標,流域複雜的雨情、水情和汛情就能盡收眼底,決勝千里。

  洪水預報調度、水文自動測報、異地會商等一系列現代化信息系統,成為實現科學防洪的技術支撐。

  7月中旬以來,長江上遊突降暴雨,長江幹流告急。根據自動化測報、洪水數據模型、電腦演算,長江防總7月18日作出判斷:7月20日8時,三峽大壩將迎來1987年以來的最大洪峰,入庫流量達每秒7萬立方米。

  “水量預報精確度達到了幾百立方米以內,水位預報達到厘米以內,準確率達到99%。”長江委防辦主任吳道喜説,準確的預報成了防洪的“尖兵”和“耳目”。

  吳道喜説,傳統的水文監測基本上是“人海戰術”,而如今,從川藏高原到上海浦東的長江入海口,135個監測報汛水文站全部實現自動化測報,從開始測流到數據傳至國家防總,僅要25分鐘,時間是過去的1/10。

  7月份以來,淮河上遊先後出現3次大範圍強降雨,淮河水位不斷上漲,上中游幹流水位超警。關鍵時刻,又是準確的預報:“21日20時,淮河王家壩將迎來第一次洪峰,洪峰水位28.45米,相應流量4280立方米每秒。”洪水如期而至,淮河大堤毫發未損。

  淮河防辦常務副主任徐英三説,王家壩水文站1988年前測流靠的是小木船、流速儀,測一次流就要花五六個小時。而如今,先進的測流設備投入使用,時間減少至兩三個小時。

  “現在的實時監測水位,每6分鐘得到一次最新的數據。”徐英三説,淮河流域已經建起5000多個監測站,有了這些“千里眼”,每天約有三四千條信息匯集發回淮委。目前淮河上空基本形成了衛星、雷達監測系統,可以全天候監測雨層的分佈和強度。

  從“人海戰術”到自動監測、電腦測算、研究洪水規律,在今年汛期,正是有了這樣一次次及時、準確的預報,為防汛科學研判、科學決策提供了支撐,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今年以來,全國共緊急轉移群眾830多萬人次,雖然有6座小(2)型水庫因超標準洪水垮壩,但由於組織群眾轉移及時,無一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