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唐山大地震》,復活死難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3日 08: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 童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還不能稱之為純粹的災難片。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人處於極為異常狀態下的恐慌心理以及災難所造成悽慘景象這一災難片的顯著特徵,並未貫穿影片的始終。誠然,通過特技攝影造成感官刺激和驚悚效果的元素,在影片中亦起到了楔子的作用,但馮小剛認為唐山大地震給經歷者帶來的心靈摧殘應是很長久的,這在影片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如果説《泰坦尼克號》與《2012》這類災難片是將災難本身融匯在人類轉瞬即逝的命運中,那麼馮小剛的“大地震”則是將這一命運的死魂靈重又復活了,在這復活的過程中,馮小剛更把因為大地震而破碎的家庭、親情凸顯得催淚難擋。記得巴頓將軍在描繪戰爭場面時曾説過,世上沒有任何悲歡離合會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那樣,將人的喜怒哀樂推向了極端。如果把巴頓將軍的這段話借用過來,便完全可以比擬災難對人類命運的迅速改變。在《唐山大地震》中,夫死女散的悲劇實際上是把一個家庭秩序給拆散後,又重新組合的過程。影片裏徐帆扮演的母親與張靜初飾演的女兒,是在一場死亡遊戲中相互尋找丟失靈魂的親情印證。這裡,如果我們把地震場面的慘烈與震撼性拋開去的話,這或許是一齣瓊瑤式的言情片,換句話來説,影片之所以能打動觀眾,除了地震破壞的因素外,也恰是這一練達的言情從中起了作用。影片中,馮小剛巧妙地將兒女情長的細胞,植入到災難的破碎中,讓人感慨萬千。在這一點上,馮小剛是成功的。

  馮小剛的成功,不禁讓人想起孫海英不久前荒腔走板對 “娛樂片”的炮轟。對此,馮小剛大可不必去強調它這是不是娛樂片---這就是一部觀賞性極強的影片。片中母親與捨棄的女兒重新團圓,養父見到自己孫女的長大,兒女在重重劫難過後又攜後代與母親養父共享天倫之樂,這都是一個類似大團圓的結局,也喻示著生命綿延不絕的再生。影片插進去的男女主人公救助汶川地震災民的場面,也將唐山民眾感恩報德的風貌展現了出來。

  記得在《唐山大地震》上映之前,有杞人就憂道,再別展示災難了,人們見到經歷過的夠多的了,別再往災民們傷口上撒鹽了。其實,殊不知,災難片本身就是要消解掉災難中人心理上的那種焦灼感,在宣泄掉心中的恐懼後增強其免疫力。

  由於生態的變化,像大地震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但觀完《唐山大地震》後,我們多少會有了一些心靈上的準備與預防、不再會那麼驚慌失措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馮小剛復活了那些死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