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部委動態 >

改革國民收入分配體制 全面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3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本出路之一是加快推進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全面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大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表面看是産能過剩、出口受阻,實質是國民消費能力不強,內需長期啟動不了,其根源之一在於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盡合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根本出路之一是加快推進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提高國民消費能力,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大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全面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必須調整不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7)為計劃經濟階段。國家實施“高積累、高速度、低消費”政策,在落後的民族經濟基礎上迅速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和工業體系,但高積累導致了國民生活水平的低下。第二階段(1978—1991)為改革開放前期階段。國民收入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體制,城鄉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別增長了1.12倍和2.17倍,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第三階段(1992—2006)為市場經濟加速發展階段。國家實行分稅制,較為廣泛地推進包括一些公共服務事業在內的市場化改革,鼓勵要素參與分配,且其比重不斷提高並逐漸在初次分配中處於主導地位,居民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拉大,國民社會福利待遇降低,消費預期下降,儲蓄傾向趨於加強。2007年黨的十七大以來,繼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從而開始進入第四個階段,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

  從國民收入分配分析看:

  一是居民收入佔國民總收入比重不斷下降,政府、企業比重不斷上升。

  二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低於GDP增長速度。

  三是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偏低,並呈不斷下降趨勢。1995年以來,國民收入中勞動報酬所佔比重呈快速下降趨勢。

  四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城鄉居民年人均收入差距從1986年的1.86:1擴大到2008年的3.31:1。全國基尼系數從1982年的0.30上升到2002年的0.454。

  從國民收入支出分析看:

  一是投資率持續攀升。1978年—2005年,全球年均投資率為22.1%,而我國投資率,“六五”期間為34.5%,到“十五”期間達41.2%,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

  二是消費率持續下降並嚴重偏低。消費率從1981年的67.5%下降至2005年的52.1%,大大低於同期世界平均70%—80%的水平。

  三是國民消費結構中居民消費比例下降,政府消費比例上升。1978年,最終消費支出佔比為:居民78.6%、政府21.4%;居民消費比重中農村居民62.1%。到2007年,最終消費支出佔比為:居民72.7%、政府27.3%;居民消費比重中農村居民降至25.6%。

  四是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投資逐年下降,出口增速最小,消費持平。

  五是政府沒有很好發揮國民收入調節功能。政府再分配收入在任何一年都高於再分配支出,再分配收入有近一半用作與社會福利無關的用途,沒有發揮調節全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的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不合理,是導致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下降、內需不振、經濟增長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的根本原因。全面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大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迫切需要改革不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

  全面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幾點建議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確立全面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理念。結構合理的消費不僅是拉動當前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而且也是我們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講經濟發展,不能只講生産和流通,而忽視消費對經濟拉動的重要作用;講優化經濟結構,不能只講優化産業結構甚至工業結構,而要進一步處理好生産與生活、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等經濟關係。當前影響我國擴大內需和居民生活的原因,既是體制性的,也是結構性的。

  (二)宏觀經濟政策應進一步向消費傾斜,著力擴大即期消費需求。國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採取的政策,一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投資;二是積極穩定外需,促進出口;三是兼顧消費、市場、民生、社保等。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中央採取上述政策是必要的、正確的。但要看到,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即期帶動是有限的。同時,我國將面臨外需長期低迷的現實,應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來抓。要借鑒國外應對危機的有益做法,通過實施減稅、加強職工培訓、創造就業機會等措施,擴大消費。要倡導現代消費理念,引導和鼓勵居民適當超前消費。要繼續搞活流通,完善農村生産生活基礎設施,加大農機、家電下鄉力度,穩定城市房地産市場,促進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消費。要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便民消費,加快發展旅遊休閒消費,擴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消費。

  (三)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著力優化社會結構。要真正轉型為大眾高消費國家,就必須改革國民收入分配體制,完善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者階層規模。為此,一要使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更趨合理。要努力提高勞動報酬佔國民收入的比例,近年內爭取提高到50%以上,適當減少政府和企業收入所佔比例。對行業壟斷和部門壟斷行為造成的不規範收入進行限制和調節,實行陽光工資制度。繼續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縮小銀行存貸款利率差,降低企業融資和經營成本,為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工資創造必要條件。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障職工權益。二要加強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調節作用。大幅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積極培育和壯大社會中間階層,為增強社會消費能力提供牢固基礎。加強對高收入階層的稅收調節和徵管,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對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重點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農村居民以及城市中低技能勞動者、失業人員、無養老金和養老金偏低人員的支持。三要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鼓勵社會捐助,建立健全扶貧濟困長效機制,更好地發揮三次分配的作用。

  (四)完善社會福利與保障制度,著力改善國民消費預期。建立基本福利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減少因收入差距和貧富分化而導致的社會對立,還有助於提高居民消費傾向,提升有效需求,實現宏觀經濟的均衡。為此,要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逐步增加民生財政支出,並建立與物價和財政收入變動緊密結合的保障基金體系。要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係,爭取把以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核心的各項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財政總支出總額的40%以上。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大政府對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大對各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力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嚴格監控商品房市場價格,完善廉租房政策,探索建立民工廉租房供應體系。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擴大社保覆蓋面,不斷提高低保費、離退休費、優撫人員撫恤標準。

  (五)加強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基本條件,也是促進社會消費、推動經濟社會的基本推動力。要建立健全各級勞動者就業培訓體系,建立完善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網絡。引導大專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社區等基層就業,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提高農村集體土地徵地費標準,增加農民從土地中獲取的收益。抓住城市化加速發展契機,鼓勵農民就近進入中小城鎮購房定居,有條件地引導和支持進城務工農民有序轉為城市正式居民,防止出現城市或城郊貧民區。暢通社情民意和群眾利益表達渠道,完善信訪制度,注意處理好日趨複雜的人民內部矛盾。積極穩妥地發展社會仲介機構、民間團體等非政府組織,促進公民社會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社會公共安全。

  (王永昌 作者為浙江省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