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洪災致1.13億人受災701死 城市內澇非全因天災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2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南方多省遭遇極端惡劣天氣襲擊

  昨日,清理船隻在長江三峽大壩前的水面上清理漂浮物。目前,大量漂浮物隨洪峰漂至長江三峽大壩前水面上,為防止漂浮物影響長江三峽大壩泄洪,有關部門派出多艘清理船隻24小時作業,清理水上漂浮物,確保順利泄洪。 新華社發

  7月21日,清理船隻在長江三峽大壩前的水面上清理漂浮物。目前,大量漂浮物隨洪峰漂至長江三峽大壩前水面上。新華社發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強水利建設

  防汛抗洪失職依法依紀嚴處

  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當前防汛抗洪工作。

  會議強調,要加強督促檢查,落實防汛抗洪責任制。對因工作不到位、失職瀆職等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會議還指出,要繼續把加強水利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儘快啟動水利重點薄弱環節的工程建設。為此,會議決定:(一)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及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同時加強洞庭湖、鄱陽湖重點圩垸整治力度,儘快提高防洪減災能力。(二)加快實施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基層防禦組織體系,提高山洪災害防禦能力。

  本報訊 (記者楊華雲)洪災已令1.13億人受災,死亡701人,失蹤347人。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昨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佈會上,透露了今年汛期期間洪災影響的最新情況。

  劉寧介紹,截至7月20日,全國27個省(區、市)農作物受災7002.4千公頃,受災人口1.13億人,因災死亡701人,失蹤347人,倒塌房屋64.5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1422億元。與2000年以來同期相比,洪澇災害損失各項指標均偏高。人員傷亡九成以上為局部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所致。

  由於部分城市遭遇強暴雨襲擊,引發城市嚴重內澇,1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進水。全國有6座小(Ⅱ)型水庫垮壩,上千座水庫不同程度發生險情。

  北方發生大洪水概率高

  20日8時三峽水庫迎來建成後最大流量洪峰,不過這不意味著對長江汛情可以放鬆。劉寧坦言,目前防汛抗洪形勢十分嚴峻。

  他分析,長江、淮河、太湖仍在超警戒水位運行,尤其是長江兩湖和中下游水位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三峽水庫攔蓄的上遊洪水待洪峰過後也將逐步下泄,長江中下游高水位仍將持續。

  而黃河、海河、松花江、遼河等北方河流已多年沒有發生大洪水,發生大洪水的概率高。此外,預計今年將有6~8個颱風登陸,有登陸北上引發嚴重洪澇災害的可能。

  病險小水庫治理列時間表

  針對此次防汛抗洪中暴露出的病險小型水庫度汛難的問題,水利部總工程師、規劃計劃司司長周學文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建立了86000多座水庫,其中小型水庫有82000多座。從1998年到今年年底,解決了9200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問題。但目前大量的小型病險水庫還沒有得到除險加固。

  周學文在發佈會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爭取用三年時間治理5400座小I型病險水庫,而數量達2萬多座的小II型病險水庫,亦計劃用5年時間把壩高較高、對下游民眾安全有威脅的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信息通報

  今年第3號強熱帶風暴“燦都”21日13時中心位於海口東南約33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1級,預計于22日淩晨至下午在海南萬寧至廣東陽江一帶沿海登陸,國家防總啟動Ⅲ級應急響應。

  焦點

  1 目前災情弱于1998年大洪水

  此次長江洪水讓很多人想起1998年的長江大洪水,劉寧對這兩次洪水之間的區別給出分析。

  一,水情雨情不同。1998年的洪水是長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而今年的洪水主要是長江上遊嘉陵江的支流渠江發生了超歷史性的洪水,長江上遊幹流發生了1987年以來的最大洪峰流量,三峽出現了建庫以來最大的洪峰流量,下游水位偏高。

  今年長江上的降雨量比1998年偏少兩成,洪水量級雖然上遊發生了7萬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比1998年633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要大,但由於三峽工程的調蓄作用以及下游的來水沒有像1998年那樣發生全流域性的大雨,所以沒有形成和下游來水交匯。

  二,險情災情不同。1998年有350公里長的幹堤加了子堤進行防洪,出現了70000多處險情,其中乾堤上有9000多處,危及到2300萬人的生命安全,有1075個圩垸堤防垮塌,動用了670多萬人進行大堤的搶險和搶護。而今年到現在為止,幹堤只出現了一些散浸等小險情。

  本報記者 楊華雲

  2 大壩難獨擋千年一遇大洪水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新聞發言人童崇德21日表示,今年入汛以來,三峽工程充分發揮了防洪作用。

  他介紹,三峽水庫汛期的防洪庫容有221.5億立方米,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發揮防洪作用:

  一是攔洪。利用三峽防洪庫容,攔蓄超過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確保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二是削峰。當下游防汛形勢緊張時,通過三峽水庫蓄洪,將上遊洪峰削減,減少水庫出庫流量並均勻下泄,緩解下游的防洪壓力。

  三是錯峰。在下游洪水較大時,科學調度水庫,防止上遊洪峰與下游洪峰相遭遇,減少下游的防洪壓力。一旦長江下游的防汛形勢好轉,則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出庫流量,降低水庫水位,騰出庫容應對上遊可能發生的大洪水。

  童崇德表示,三峽工程攔蓄洪水的能力巨大,但三峽水庫庫容是221.5億立方米。如遇到千年一遇以上或類似1860年、1870年的特大洪水,還需要長江干支流水庫、堤防、分蓄洪區等防洪措施的綜合配合,才能避免洪水帶來的災害。 據新華社電

  3 三峽水庫漂浮垃圾萬平方米

  20日,7萬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順利通過三峽樞紐,21日三峽入庫流量已逐步降至6萬立方米/秒以下。目前仍有枯枝、雜草、泡沫等漂浮物隨著滔滔江水從上遊涌至三峽大壩前,那裏已形成數百米長的垃圾帶。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樞紐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説,估計三峽壩前的漂浮物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集團公司已派出大型清漂船“三峽清漂1號”和12艘機駁船在大壩上遊的禁航區進行清漂。

  據了解,河道型水庫的漂浮物處理屬世界性環保難題。每年長江主汛期,隨著江水流量增大、流速加快,三峽庫岸周邊和支流都會出現漂浮物積聚現象。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每年都要投入資金,動員沿江環保部門組織船隻和人員進行清漂工作。

  若將打撈上岸的漂浮物直接填埋或焚燒,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為此,當地一家企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經過反復實驗和試生産,於今年汛前成功將三峽庫區漂浮物破碎後替代部分煤用作生産水泥的燃料,實現了對漂浮物的環保處理。

  據新華社電

  “百餘城市內澇”並非全因天災

  視點

  對某些“城市病”,不少已經病在其中的城市政府,依然在為自己的愚蠢行為辯解。

  入夏以來,南方地區汛情不斷。7月21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劉寧指出,部分城市遭遇強暴雨襲擊,引發城市嚴重內澇,1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一度進水。

  百餘城市內澇,除了遭遇強暴雨襲擊這個客觀情況,也暴露了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在城市建設中,我們是否尊重了自然規律,做到了人與城市的共生共榮。自汛情發生後,在一座座被泡了湯的城市中,各種曾經隱身的“城市病”,開始一一暴露出來。

  比如,在一棟棟鮮亮的現代高樓大廈下,不少城市的排澇系統非常落後。在建設之初,並沒有參考科學系統的水文氣象變化數據,造成防汛標準與實際不配套;城市中能自由呼吸的土地越來越少,難以滲水的水泥路面越來越多;城市中能自由奔騰的河流越來越少,在有些城市,不但天然河道被硬化,而且在河道裏建起了永久性建築物;城市中能自然生長的湖泊越來越少,許多湖泊被圍湖造田、圍湖建廠、圍湖造屋,造成湖泊蓄水容積減少,削減了湖泊的調蓄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城市遭遇強暴雨襲擊,突然倍增的洪水無處可去,當然會在城市裏肆意奔流,於是,道路瞬間成“河流”,廣場立即變“湖泊”,建設在河道、湖畔等低窪地帶的居民區、工廠等,隨之成了澤國。事實上,城市內澇本身,就是各種“城市病”集中發威的結果。

  然而,對這些“城市病”,不少已經病在其中的城市政府,依然在為自己的愚蠢行為辯解。

  在安徽蕪湖,銀湖被填後,建起了高爾夫球場,但當地政府稱“建高爾夫不影響防洪”(7月21日《環球時報》);在四川雅安,賓館大樓修建在河道中,當地水利電力局稱,這“不影響河道安全行洪”(7月21日《中國青年報》)。違背了常識,居然如此振振有詞,難怪內澇這種典型的“城市病”,不但越來越重,而且已成全國性的普遍現象。

  周展(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