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大連石油管道爆炸事故續 養殖戶稱損失難計(圖)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2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大連輸油管道發生爆炸

本報記者 周婷 大連報道

  “面對這樣的大海,我真想哭。”包海人老梁手裏捧著一把從海裏挖出來的海螺,海螺的觸角還在浸滿了粘稠的黑油中掙扎。

  7月16日晚18點20分,大連新港中石油原油儲備庫發生爆炸,導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在大連海域,一艘艘清污船開展了一場爭分奪秒的“海面保衛戰”。但隨著風速和洋流的漂動,未來得及清除的原油慢慢向岸邊涌去,聚集在沙灘和淺灣裏。一片片厚厚的黑油像一團團烏雲給當地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海産養殖業、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心中投下了一道道陰影。

  養殖戶的噩夢

  老梁在新港礦石碼頭附近的海灘上承包了一片海。站在他家門前,就能望見油輪停泊的棧橋。

  今年6月,老梁前後共投入5萬元,在這片海灘下撒下了海螺苗,每日精心看護,等待海螺冬天上市。按照去年的行情,一斤海螺成本5元,上市賣到25元,今年的純收入過20萬元不成問題。

  沒想到,像做噩夢一樣,一場油災毀了他的發財計劃。老梁承包的養殖場全部被覆蓋在厚厚的稠油之下。“最厚的油層有1米深,我穿著皮袋褲進海裏面去撈海螺,油都沒過大腿了。”老梁比劃著説。

  “現在,沒人敢吃這樣的海螺,以後也養不成了。”老梁嘆息道。

  “我的損失能賠償嗎?”他問。雖然老梁不知道賠償的金額,但他知道,即使賠償之後,他也失去了這片海,失去了他賴以生存的生産資料。

  受傷的海岸線

  “沒人敢來這裡洗海澡了。”在大連開發區南坨子海水浴場,保安老王望著空曠的海灘説,“就在上上個週末,這裡還人山人海,你要想從沙灘上走到海裏,非得使勁擠才進得去。”

  這裡是距離出事海域最近的海水浴場。海灘上,賀阿姨坐在冷清的工藝品店裏,無人問津。“上個禮拜,每天能賣出三四千元。而今天還沒到二百塊錢。”

  大連三面環海,一面臨山,是全國久負盛名的海濱旅遊城市。一條曲折蜿蜒的海岸線,養活了很多人。然而,油污正隨著洋流沿著海岸線由北向南逐漸擴散。

  國家A級景區金石灘“十里黃金海岸”距出事海域3公里。金色的細沙沙灘上被黑色的油污玷染,著名的“探海”岩石石身被夾雜著油污的海水衝擊後留下了道道斑痕。

  而在距離更遠一些的付家莊海水浴場裏,雖然看不見海水中、沙灘上的黑色污跡,但在沙灘上走一會,鞋子底會粘上黑色的油塊。

  7月正是大連的旅遊旺季。“去年這個時候,沒有能空下來的大客車和導遊,大家每個人的活都排得滿滿的。可今天我就閒著呢。”一個導遊説。

  “遊客少有世博會分流的因素,也有天氣偏冷的因素。現在只有個別的遊客提出退團或將行程延後。”當地一位旅行社國內部經理堅持認為,此次事故不會對外地遊客産生影響,但她也承認:“我們大連本地人常去的一些海水浴場,不敢再去了。”

  生態環境之痛

  在事故發生後,當地政府迅速啟動了海水清污行動。截至20日,海上共打撈污物530立方米。同時,多個主管部門發佈公告稱,目前大連漁業、海鮮商貿、旅遊行業所受影響不大。但不少大連市民表示了不同意見。

  曾在大連日報社作過記者的趙先生是一位釣魚愛好者。21日,他在濱海路著名的垂釣點石槽釣上來的黃魚,煮完後竟有一股柴油味。這裡據新港的距離,遠遠超過了官方公佈的原油擴散面積,但海面上仍然有一層淡淡的油膜罩著,在陽光下反射著光芒。

  “這裡的海水曾經是大連最好的,沒有一點污染。”趙先生説,“現在,一兩年以內估計這裡的魚都不能吃了,而要恢復原來的生態,沒有三四年是不行的。”

  在長興路海鮮批發市場,一位專賣貝類水産的大姐説:“現在大連本地正好是休漁季,我們上的海貨是從丹東、山東那些地方運過來的。可是如果到九月份開漁了,大連海裏的魚還能吃嗎?”

  實際上,與大火吞噬油罐導致的損失相比,這場災難的真正可怕之處在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楊建強説,最直接的經濟損失可能是被污染海域周邊的養殖戶,如果油膜到達濱海旅遊度假區、海濱浴場、保護區等敏感區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會更嚴重。而這些影響都將緩慢被釋放和發現,目前對相關海域的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報告至少在兩個月後才能出來。

  發展模式之憂

  大連給人們的印像是一座宜居城市、浪漫之都,然而它也是一座化工城市。而化工城的動力之源就在事故發生地——新港。

  1974年,新港作為全國最大的油品碼頭之一,選址大孤山漁村東側的海岬“鲇魚灣”,建成把大慶石油送往華東、華南、華北的重要出口。2002年之後,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國石油、中國船舶等陸續租用此處建立儲油罐,這裡成為原油及成品油的出口基地。為了節約距離成本,大連石化、大連齊化等多家化工廠陸續在周圍落戶,這裡的原住民開始搬遷出去,最終這裡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化工廠。

  距離大孤山不到10公里的小孤山,是離大孤山最近的居民居住區。這裡臨山面海,風景絕佳,海邊的樓盤售價每平米高達萬元。但自從一灣之遙的大孤山建成為大連石化産業群之後,這裡時常能聞到嗆人的柴油味。

  “我們家就是從大孤山搬遷過來的,我們搬過來以後,大孤山又建了許多化工廠,我們住的地方空氣就不清新了,難道我們還要搬遷嗎?”一位住在小孤山的許大媽説。

  2006年,松花江發生水污染事件後,國家環保總局對位於環境敏感區附近、總投資4500億元人民幣的127個化工石化類建設項目進行了風險排查。而大連大孤山有3個項目被列入檢查名單,這三個項目所在的大孤山半島已設立眾多化工石化項目,區域環境風險問題十分突出。這三個項目中,大連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5萬噸/年芳烴工程(俗稱PX項目),PX是一種高致癌物,一旦泄漏,對環境影響非常可怕。國際組織規定這類項目要在距離城市一百公里以外開發,而該地區距開發區才17公里,因而倍受質疑。

  但經過2006年的整改之後,大孤山化工廠卻越建越多,新港的儲油罐也越來越密。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事故萬幸的是沒有引起周圍化工廠項目的連鎖反應,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化工廠密集設立的隱患。

  對於這場事故在安全方面是否存在隱患,有關部門正在進行調差,並沒有披露內容。但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新港員工表示:“為了多建一個油罐,許多油罐間的距離是國家安全標準的最下限。也許從國家規範上講,不存在問題;但我們就不能少建一個罐,多給老百姓一個安穩寧靜的城市環境嗎?”

  一條沾滿油污的海帶靜靜地躺在沙灘上。養殖戶老梁説,這些油滲到了沙子裏,沙灘裏的蜆子、礁石上的海蠣子都不能吃了。

  養殖戶老梁去岸邊揀浮漂,因油污滑膩,差點失足摔倒。

  “怒放“的向日葵。爆炸當日,油灰四處飛濺,向日葵上沾滿了油污。

  海濱浴場的看海人在清理自己被油污染黑的雙腳。

  記者手記

  大連海殤

  本報記者 周婷

  作為一名大連人,此次回老家採訪感到心情無比沉重。

  7月20日,當走到大孤山附近的一處海灣時,我驚呆了:這哪是海灣,簡直是煤礦啊!海灘上的岩石完全被原油浸染成了黑色,岸邊礁石上捲起的是黑色的巨浪!

  在採訪中,許多當地人對這場“海之殤”感到了切膚之痛。一位海韻廣場的保安的話令我難忘:“大連品牌被這場原油泄漏給毀了。”在説這句話時,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那種惋惜。

  如果説,在這場事件中,泄漏的原油、燒燬的管線、報廢的罐泵,以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污物打撈,是一筆可計量的固定資産損失的話;那麼,因為對生態系統的長期影響而導致遊客、外界對城市品牌的擔憂,則是難以評估的無形資産的損失。

  品牌就是一個城市的名片。為了打造這張漂亮的名片,大連曾在全國進行旅遊推介。僅在北京一地,王府井、北京站、貴友大廈,巨大液晶屏上播放的“浪漫之都——大連”的宣傳片,常常能引來許多行人的駐足觀看。每次經過那裏,我都會驕傲地跟身邊的朋友説:“知道嗎?那片海就是我的家鄉。”許多朋友到大連一遊後也向我稱讚“不虛此行”。

  可以説,正是因為市政府的重金推介、老百姓的口口相傳,大連“宜居城市、浪漫之都”的城市品牌才建立了起來。也正是在品牌效應的影響下,大連旅遊收入逐年增加,旅遊逐漸成為主要支柱産業之一。

  然而,一次泄漏事故在這張辛苦打造的城市名片上灑下了巨大的污點。一位從北京到大連旅遊的朋友表情凝重地説:“這場事故可能會導致我們對大連原有印象發生改變。”這令大連人心痛。

  人們心頭的創傷還表現在城市環境的變化上。2009年,大連在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名列第7位。然而,隨著化工産業聚集區等項目的開建,青山綠水漸漸地遠離大連人,曾經溢於言表的幸福感也在悄悄流逝。

  一位署名“fndgy123”的網友在天涯論壇上發表的小詩説道:“大連不再是大連人的驕傲,大連人的睡夢從此不再安詳;不知道哪一個夜晚會被爆炸聲驚醒,不知道哪一個清晨會被PX的毒氣埋葬;不知道哪一次的驀然回首,漸漸遠離的大海又一次被推移到更遙遠的遠方。”

  誠然,詩歌的藝術存在著誇張成分,但它反映了城市環境惡化給人們心頭造成的傷痛。很難説,當未來生態系統的傷口逐漸恢復時,人們心頭的創傷能否癒合。

  採訪中,一些大連人的話值得深思:“事故發生後,我們每天看報紙、電視,都説消防隊員積極撲救,已經沒有污染了,海鮮也沒有問題,好像沒有事了。實際上,這是表面的情況。我們應該知道更多深刻的東西,我們想知道更長遠的未來會怎樣。”

  本版圖片 車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