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9月1日起施行(全文)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4日 1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自然災害救助條例》于2010年6月30日國務院第117次常務會議通過並公佈,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全文如下: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為本、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災民自救的原則。

  第三條 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

  國家減災委員會負責組織、領導全國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協調開展重大自然災害救助活動。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承擔國家減災委員會的具體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全國的自然災害救助相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行政區域的自然災害救助相關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與自然災害救助需求相適應的資金、物資保障機制,將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災害救助資金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五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以及紅十字會、慈善會和公募基金會等社會組織,依法協助人民政府開展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國家鼓勵和引導單位和個人參與自然災害救助捐贈、志願服務等活動。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根據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防災減災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

  第七條 對在自然災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救助準備

  第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以及本行政區域的自然災害風險調查情況,制定相應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及其職責;

  (二)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隊伍;

  (三)自然災害救助應急資金、物資、設備;

  (四)自然災害的預警預報和災情信息的報告、處理;

  (五)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的等級和相應措施;

  (六)災後應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復重建措施。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併為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裝備。

  第十條 國家建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制度,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發展改革部門制定全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規劃和儲備庫規劃,並組織實施。

  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地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自然災害特點、居民人口數量和分佈等情況,按照佈局合理、規模適度的原則,設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庫。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居民人口數量和分佈等情況,利用公園、廣場、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統籌規劃設立應急避難場所,並設置明顯標誌。

  啟動自然災害預警響應或者應急響應,需要告知居民前往應急避難場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應當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互聯網等方式,及時公告應急避難場所的具體地址和到達路徑。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自然災害救助人員的隊伍建設和業務培訓,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設立專職或者兼職的自然災害信息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