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融資難、收費重 民企二次創業遭遇“彈簧門”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7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融資難、收費重、行業准入難,粵中小企盼享受“國民待遇”

  30年前,廣東民營經濟以令世界側目的速度開始了自己轟轟烈烈的首次創業。

  30年後,經歷了片面追求總量的粗放經營和全球市場的風雲變幻,簡單的加工貿易和勞動密集型産業已不能支持廣東經濟持續發展。金融危機過後,新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新形勢下民營經濟即將迎來新調整。

  如果説第一次創業是從無到有的飛躍,那麼第二次創業就是從次到優、由弱變強的一場質變。

  在珠三角,在長三角,在濱海新區,在每一塊嗅到市場變化的土地上,民營經濟力量都出現了二次創業的萌芽。

  經過二次創業浪潮洗禮的中國民營經濟格局將會重新洗牌,廣東民營經濟老大的地位會不會岌岌可危?

  問計於民企,廣東在大動作助推民企轉型之前,對一線民營企業進行了多輪密集調研。原本分散發展的民營經濟力量重新集結,獻計獻策。

  發力於民企,廣東在展開全面的一線調研之後,擬就一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水平的政策文件,這份被寄予厚望的新政將於今天召開的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亮相。

  向知名企業收費尤其突出相比內地一些地方,廣東的稅費的確過重,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時門檻頗多,二次創業心有餘而力不足

  “廣東有些工業再投資、再發展時,已不將廣東列為首選之地。”在調研過程中,民營企業都反映近年來對粵營商環境的擔憂。

  “反映最集中的還是在稅收方面。”有關調查人員表示,由於大部分民營企業尚處於産業鏈的低端,利潤率低,它們對稅收政策十分敏感。有時候,一個百分點的變化就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

  一些在內地有投資經驗的企業家直言,相比內地一些地方,廣東的稅費的確過重,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時門檻頗多,二次創業心有餘而力不足。

  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甘國強就表示,公司在2010年納稅額度預計將達到4億元,但由於不是高新企業,仍按25%納稅,企業的研發享受不到15%的稅收優惠。

  不只是稅收,在融資、行政收費、政府服務等各方面,廣東的政策都顯得不能讓民企滿足。

  廣東明陽風電産業集團是一家風電産業的龍頭企業,由於與外地客商接觸密切,董事長張傳衛對各地融資情況十分熟悉。他直言,廣東在民營企業實體與金融産業對接方面做得很不夠,村鎮銀行、商業銀行不給民營企業機會,在股權融資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配套政策。

  “民企尋求資金是要快、很急,希望儘快消化資金使用成本,而金融機構審貸程序較長,不適合民營企業的使用方式。”深圳市騰邦國際票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孫志平的話説出了省內民營企業融資需求與融資渠道之間的矛盾。

  雖然當下廣東經由擔保促成了不少中小企業的貸款,但民營融資難現象還是非常明顯。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廣東私營個體貸款餘額佔全部貸款餘額比重僅為0.9%,民營企業投資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比重高達61.7%。

  “一邊是融資難,一邊是收費重,企業的褲腰帶已經勒得很緊了。”調查人員也感受到了民營經濟一線企業的困難。

  在提交給廣東省委、省政府的調查報告中,調查人員寫道:“一些地區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較多,甚至存在變相收費、搭車收費等現象,使企業不堪重負。”

  據稱,我省企業登記註冊的各類前置審批項目共計140多項,辦妥這些手續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某些部門自己出個文件就可據此收費,動輒處以高額罰款。”

  企業對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堤圍防護費反映強烈,向知名企業伸手收費現象尤其突出,企業不堪重負。珠三角部分地區甚至有不少貿易類企業因為堤圍防護費徵收過重選擇了搬遷。

  近年來在營商環境中集中涌現的問題,已經威脅到了廣東民營經濟整體的競爭力。這引起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也已經開始着手解決。

  比如在融資領域,截至2009年底全省(不含深圳)核準設立小額貸款公司65家,對中小企業貸款累計金額達15.38億元。

  彈簧門排斥民營企業進入許多民企在擠破頭時發現,只要擁有一頂“紅帽子”,就能享受到不同的“貴賓待遇”,走“VIP通道”

  在産業升級的道路上,産業轉型、産業擴張是兩條主渠道,無論是産業的替換還是産業的新增,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進入新的産業領域的問題。

  在廣東省內,目前除電網、核能等行業外,絕大多數領域都明文規定對民營企業開放。然而,一些地區和部門對民營企業設置了許多有形和無形的障礙,出現了一些看得見卻進不去的“玻璃門”,或進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場因素干擾下被迫退出的“彈簧門”。

  許多民企在擠破頭時發現,只要擁有一頂“紅帽子”,就能享受到不同的“貴賓待遇”,走“VIP通道”。

  “特別是大的投資項目,需要拉一個國企來參加。有了國企,我們在徵地、辦證、貸款等各方面都非常順暢,如果沒有這頂紅帽子,辦事情很難。”不少民營企業都反映自己遭遇了這種“東邊日出西邊雨,國企歡樂民企愁”的“氣候”問題。

  “比如在鋼管行業,中小企業難以立足,只有幾家大的國有鋼企。”珠江鋼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昌表示,一邊出臺政策准許民營企業進入,一邊又有其他政策將民營企業“彈出”,行業入口有一扇“彈簧門”。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經濟專家丁力表示,珠三角民營企業在土地等核心資源上享受不到“國民待遇”,得不到重視。

  “同樣面積的土地,如果去貸款,民企只能貸到國企的1/3。”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武對此頗為感嘆。在調查過程中,民營企業普遍反映融資難,在融資過程中金融機構對國企、民企區別對待。

  甚至有企業家開始懷疑“政策在走回頭路”,使得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信心大受影響。

  對此,專家表示,市場規律將最誘人的蛋糕放在最前面,供競爭者優勝劣汰,憑實力分。而政策壁壘卻將最誘人的蛋糕藏在最後面,將民營力量隔在“玻璃門”之外,的確不利於民營經濟的産業優化,封堵了民企“二次創業”的優良路徑。

  國務院5月份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專門提出了開放民企准入的“非公經濟新36條”,並將覆蓋領域細化到二級科目領域,包括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等6大領域16個方面。

  然而,市場上對這一政策重蹈“老36條”覆轍的擔憂情緒依然十分濃厚。

  “關鍵是要貫徹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則,解決好實際操作中存在的隱性門檻和約束限制。”省經信委的專家指出,政府近期正加快制定實施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的指導目錄,明確投資重點,鼓勵民間資本以項目建設、兼併、重組和參股等方式大膽進入基礎性和公益性領域。

  “城市圖書館不如企業的大”部分民營企業代表反映,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在城市配套設施方面不盡如人意,大學畢業生出現了不願意來廣東就業的現象

  創新始終是産業升級轉型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對於船小好掉頭的中小民營企業來説,一次成功的創新往往就能成就一次成功的“二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