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黨報刊文稱官員“習慣性腐敗”值得警思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9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陜西一副縣長因受賄241萬元,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2年。在法庭上,他宣讀了自己的萬言悔過書,其中説道:“當時我對金錢是又愛又恨又怕。逐漸地自己收受錢財多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收錢時也就心安理得了。”

  這幾句話,看似平常實則驚心。從第一次伸手時心驚肉跳,到陷入貪慾後習以為常,最終東窗事發鋃鐺入獄,“習慣性腐敗”道出了一些落馬官員的共同思想歷程和人生軌跡,由此反映出來的問題,值得警思。

  腐敗如何會成為少數幹部的“習慣”?人們常常聯想到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放入裝着冷水的容器中慢慢加熱,因為開始時水溫舒適,青蛙在水中悠然自得。隨着水溫漸漸升高,等到青蛙發覺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難以自拔,最後只有在沸水中被燙死。

  青蛙之死,有其主觀的松懈,也有環境的誤導。少數幹部的貪污腐化,與其個人喪失宗旨、道德敗壞、利欲熏心等直接相關,但也反映出權力運行、監督執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期的幾則新聞,向人們提示了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山西蒲縣原煤炭局局長郝鵬俊利用職權開礦謀取暴利,10多年裏有驚無險。江蘇江都市藥監局的局長和副局長被判有罪後,居然還在領導職務上混了一年之久;安徽省六安市彭橋村村支書毀壞農田、中飽私囊等行為被曝光一年,居然毫發無損……

  這些不正常現象的背後,有幹部用權的不規範、不透明,權力與私利的關聯沒有切斷,權力轉化成私利的渠道沒有阻斷;也有監督上的漏洞和缺失,“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事前監督乏力,事後處理無力,等等。這些問題,共同匯成了一鍋溫水,讓一些幹部置身其中,越貪越受用,越貪越習慣,越貪越膽大,貪慾之火越燒越旺,直至把他們煮得無處可逃,走向毀滅。

  權力的瘋狂,不僅由於掌權者的迷失,也因為監督者的孱弱。有學者研究,從近年來媒體曝光的腐敗案件來看,一些貪官的“潛伏期”越來越長。但不論“潛伏”者如何狡猾,其蛛絲馬跡,總有處可循。一些落馬官員的貪腐行為並非密不透風,其防線也不是天衣無縫,甚至有人還忘乎所以,時不時跳出來自我表演一下。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些地方和部門反應之遲鈍,查處之緩慢,過程之漫長,問責之敷衍,又在無形中樹立了怎樣的導向,營造了怎樣的環境呢?

  反腐倡廉,我們一直強調要從源頭上抓起,正本清源。這個“本”和“源”,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用權環境和監督環境。只有當權力依法運行、監督有效實施成為常態的時候,少數幹部的腐敗才不至於形成“習慣”。 詹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