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四川科學規劃抓統籌 創新思路促復墾 綿陽災毀耕地重現生機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0年全國土地日 有限土地無限珍惜

 

  四川新聞網成都618訊(記者 姚燕)冬去春來,四川省綿陽市在地震中破碎的耕地重現生機,夏日裏處處是耀眼的新綠。截止20106月中旬,該市災毀耕地復墾完成投資9.49億元,完成災毀耕地復墾37.91萬畝,完成廢棄宅基地復墾2.42萬畝,佔綿陽市災毀耕地復墾總規模的48%

  “5.12”特大地震和“9.24”7.15”洪災導致綿陽市約84萬畝農田損毀,影響到北川、安縣、平武等地上萬戶農民。為做好災毀耕地工程整理復墾工作,綿陽市始堅持實事求是、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對災毀程度較輕的耕地,鼓勵受災農戶,利用農閒時節,自行復墾災毀耕地、復墾舊宅基地,增加自己的耕地面積。

  對災毀程度較重的工程整理復墾項目,由市國土資源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優先安排地勢開闊、坡度平緩、無地質災害、交通、水利等農業生産條件較好,特別是災前已劃定為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地塊,嚴格週密進行項目勘測、設計和可研論證,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做出耕地復墾計劃,堅持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原則。

  對偏遠山區、地質環境極差、坡度較大的毀損耕地,充分尊重當地群眾的意願,結合建設生態農業和生態環境的要求,規劃為退耕還林項目,發展經濟林木,實現産業效益。每畝復墾後增産糧食15公斤計,耕地復墾整理完成後,每年可新增糧食1.2萬噸以上。

對新復墾的土地,綿陽市創新思維,加強土地利用效率。江油新安鎮黑灘村是綿陽市災毀耕地復墾整理試點區之一,在土地復墾中,江油市以土地復墾整理資金為龍頭,集中其他部門資金達到綜合整治和一産、三産有機結合的發展思路,投資662.22萬元,對黑灘村災毀耕地的復墾整理輻射全村5022.6畝土地,實現新增耕地601.65畝。同時,整合河南援建項目資金200萬用於居民點、梨園基礎設建設;整合農業局資金900萬用於獼猴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水務局資金160萬對塘堰進行整治,改善下濕田,提高耕地質量,建設新安5000畝生態農業公園。生態農業公園建成後,江油市又創新理念,成功引進四川伊頓農業進駐新安鎮,在新安發展萬畝獼猴桃出口基地,首期在黑灘村農業公園內自營發展1000畝示範基地,目前,項目正在有序地推進中。北川紅岩村土地復墾項目則結合當地特色,擬引進綿陽市興達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積極探索集體土地所有權入股新形式。災后土地復墾正逐步改變著綿陽農村生産方式,有效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