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醫保新藥突擊漲價 業內稱利潤多用於打點公關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8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國家醫保目錄新增了260種藥品,其中30種,在進入目錄前後紛紛漲價,問題出在哪?記者了解到,進入各省醫保目錄的藥品也有類似現象。離譜的是,藥廠居然大吐苦水:我們並未從漲價中獲利。這筆錢被誰賺走了?

  發改委昨已緊急表態,稱對企業在醫保目錄公佈前後的漲價行為將從嚴核查。

  記者黃佩

  藥品的註冊、安全、質量等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負責

  藥品的報銷由社會勞動保障部門負責

  藥品的價格由發改委和地方物價部門負責

  藥品的招標採購由衞生部門負責

  藥品的流通市場由商務部來管

  藥品賣不賣得動醫院方面很重要

  新進藥品超一成漲價

  與2004年版的目錄相比,2009年新版醫保目錄增加了260個藥品。據媒體報道,這其中已有30多個品種的藥出現價格上漲,從漲價時機來看,大多數集中在醫保目錄公佈前後。

  就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佈前4天,深圳一家藥業有限公司在山東省物價局進行了調價備案,將其生産的20mg單位的阿柔比星凍乾粉針劑價格調整為每支121元,按照物價局的文件,這個新價格就在去年11月30日起開始執行。在此之前,這個産品的價格為113元。11月30日,國家醫保目錄公佈,20mg的阿柔比星凍乾粉針劑名列其中。

  比阿柔比星早5天執行新價格的,還有一個新進全國醫保目錄的藥品。按照遼價發(2009)111號文件,一家當地公司生産的名為欖香烯口服乳的藥品,在去年11月25日提高了價格。在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前,欖香烯口服乳進入了遼寧省醫保目錄。一支20ml:200mg的欖香烯口服乳新價格為170元,而在提價前,同樣規格的欖香烯口服乳價格僅為每支93.5 元。也就是説,在全國醫保目錄公佈前5天,這個即將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價格上漲了82%。

  漲價之後可獲得較高政府定價

  該報道還稱:當一家企業獲知自己的産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會馬上填寫一個表格,列明漲價原因,向當地物價部門進行價格調整的備案。漲後價格獲得當地物價部門認可後,企業以此為據到各地參與藥品招標。如果上漲以後的價格不被部分地區認同,有的企業會乾脆放棄這幾個地區的招標以維持高價。

  “用這樣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後,發改委看到的價格,就變成了企業上漲之後的高價,政府定價自然也水漲船高。”業內人士説。

  藥廠:一進醫保目錄公關費用大漲

  廣州一家藥廠的負責人陳海(化名)昨天告訴記者,其實這種操作模式在醫藥企業並不是個案,甚至可以説比較普遍。除了進國家醫保目錄會漲價之外,進一些省份的醫保目錄也有類似做法。據悉,人保部門制定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目錄之後,各省份還將制定本省醫保目錄,並有243個藥品的調整權(可增補、刪除)。“誰能進去,就要看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尤其是藥品銷售最好的省份,藥廠更是想盡辦法抬高價格。”陳海説。

  業內人士:藥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之後,就有更多的醫生需要打點

  “醫保藥品一般都較受患者歡迎,但是醫保目錄裏同類産品也很多,醫生憑什麼要開你家的藥?就看你的公關做得到位不到位,這需要費用支持。政府的定價是最高零售價,這一上限封得是高還是低,直接關係着藥品能用的中間費用(出廠價與採購價之間差價)的多少。”

  陳海還告訴記者,一些産品在進醫保之前上漲的價格,廠家並沒有賺到多少,更多消耗在中間費用上。因為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之後,産品將在很多省份招標採購,也將在更多醫院實現銷售,有更多的醫生需要打點,這些都需要費用來進行公關。

  藥店:藥店如不願提價,有的藥廠為了維護醫院的價格,會放棄藥店銷售

  廣州某大型醫藥連鎖企業總經理昨天告訴本報記者,一些進醫保目錄前漲價的藥品往往會進行藥店價格的維護。因為物價部門制定一個藥品的價格會參考各種因素:廠家自己的報價、同類産品的價格、藥店零售價格等。因此,作為藥品銷售的另一個渠道——藥店的價格,往往是企業最頭疼的。因為同樣的藥店的價格往往要比醫院的低。有的藥廠為了保證醫院的價格,甚至根本不在藥店銷售自己的産品。

  “對一些不聽話的藥店,藥廠寧願撤貨,也要保證醫院的價格。還有一些廠家會跟藥店進行協商,雙方達成利益共識後,藥店的價格就會上漲。”該人士説。他還向記者透露,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頒佈前的一段時間,有幾個廠家要求他們藥店對産品進行價格維護,其中有一家還是外資藥企。

  記者觀察:

  作為生産企業,總是有辦法讓自己高價藥合法化,打掉一個高價藥還會有新的冒出來。問題解決的關鍵還要在根子上,除了醫藥分家這一老生常談的辦法之外,如何改變藥品多頭監管的弊端,使得監管體系更加暢通,而不是條塊分割,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市民:冤枉錢還得我們掏

  市民購買醫保目錄中的藥品可以報銷一定的比例,這中間有政府財政投入、用人單位的投入也有市民每個月交的醫保費。醫保目錄裏的藥品價格高低,不僅關係到政府的財政投入,還關係着市民的荷包。按照上面所舉的例子計算,一支20ml:200mg的欖香烯口服乳新價格為170元,而在提價前,同樣規格的欖香烯口服乳價格僅為每支93.5 元,如果按照廣州現在的統籌門診報銷比例,此藥醫院按最高零售價出售,市民在社區門診開此藥,按照65%的報銷比例計算,將要比提價前多付出26.77元。而政府財政支出的醫保資金也將多掏錢。

  “財政投入最終不也是來自我們納稅人嗎?到最後,這些利益卻讓給了醫院、醫生、藥廠,你説冤不冤?”昨天,家住荔灣區的楊阿姨心痛地説。

  發改委正在研究“反暴利”認定標準

  本報北京訊 (記者趙琳琳)針對部分藥品在新國家醫保目錄公佈前後漲價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昨日表示,目前,發改委已啟動對新進國家醫保目錄藥品的價格核定工作。對於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前,企業突擊漲價的,將嚴格成本核查,屬於不合理漲價的,定價時一律不予認可;對於進入目錄後、政府定價前漲價的,將責令相關企業恢復原價,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

  據介紹,由於需要開展成本價格調查等工作,藥品從進入醫保目錄到政府核定限價標準,需要一定時間。為不影響市場供應,按政策規定,在政府未定價前,經營者可以暫按市場實際價格執行,但不得隨意漲價。

  這位負責人表示,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是藥品最高零售限價,主要是“防漲價”。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在控制漲價同時,配合招標採購,促進企業通過競爭合理降低價格。對於企業自主定價,正在研究“反暴利”的具體認定標準和程序,將依此打擊惡意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