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山東調整黃三角開發著力點 今後要面向大海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6日 10: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新世紀新三角

    作為國家戰略的“黃三角”開發,正經歷著一次意義重大的“轉身”。5日,在濰坊召開的全省“黃三角”建設現場工作會議透出重要信息——該區域開發著力點已果斷調整,“由背靠渤海轉為面向渤海”。

    引人矚目的是,近年來“黃三角”開發建設的工作重心和空間佈局,更多地是面向以青島為龍頭的半島城市群和省會濟南。而今“面向海洋”,顯然是審慎權衡後的戰略抉擇。正如山東省省長助理、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主任陳光所言,近500年世界強國的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

    無疑,這樣一個戰略優化,將引發“黃三角”建設變革。

    從“背對”到“面向”

    從向南、向東,面向濟南青島接受輻射,到向北,走向蔚藍色的海洋,“黃三角”開發重心調整的背後,是發展戰略的優化。

    “適時轉變戰略佈局和發展重心,由背靠渤海轉為面向渤海,把工作的著力點轉到利用渤海、靠海發展、建設港口、完善配套基礎設施上來,轉到依靠港口、建設園區、發展臨港産業上來,轉到科學開發未利用地和淺海灘塗資源上來。”山東省“黃三角”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如是表述。

    “今後要面向大海,實現我們的強區富民之路。”陳光以標誌性的激昂語調,宣示著山東北部區域經濟戰略的調整。在他看來,“黃三角” 長期沒有有效開發的重要原因,是沒把北側面臨的渤海灣真正當作海洋。

    就在今年4月,陳光與“黃三角”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牛啟中率團赴遼寧大連、營口、錦州、葫蘆島等地和天津濱海新區考察。    本次考察令他們感觸頗深。

    考察團發現,遼寧、天津兩省市緊緊抓住沿海經濟帶和濱海新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高起點規劃,高目標定位,大規模投入,強力度推進,預計兩地“今後幾年會出現爆髮式增長”。遼寧等地找準工作重心的做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當地提出“要轉過身,由背對海洋,轉為‘面向大海,背靠腹地’,構建開發與發展的新格局”。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沿海經濟帶的發展上來,舉全省之力建設沿海“五點一線”。陳光當即要求“黃三角”建設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優化發展思路。

    該辦公室一位負責人的看法一針見血——這些年的“黃三角”開發建設,在海洋資源利用、沿海灘塗資源開發方面,主要搞了一批鹽場和水産養殖,只看到港口建設、基礎設施佈局、沿海資源開發等方面的難度和成本代價,對通過港口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帶動園區和臨港産業的發展,帶動集中連片未利用地開發,信心不足、決心不大;對充分利用渤海灣、利用岸線資源,面向大海、走向海洋、融入經濟國際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認識不足、做得不夠。

    在隨後形成的考察報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應該看到,隨著國家戰略佈局的調整和發展重心的轉移,“黃三角”面向大海、走向海洋,主動與天津濱海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對接融合、合作共贏,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戰略選擇。顯然,發展方向的轉變絕非一次考察就能促成,而是“黃三角”建設決策者長時間醞釀後的審慎選擇。只不過,發現他山之石,更加印證了這一重大戰略調整的緊迫性。

    以港口帶産業“黃三角”空間佈局的龍頭是港口。“建起一個港口,就可以帶起一片産業。”陳光對此感觸尤深,因為港口是當前一個地區最具潛力的核心戰略資源。經濟導報記者獲得的信息是,港口建設將處於下一步“黃三角”開發建設的首要位置。

    現實不容樂觀,2009年濰坊、東營、萊州3個港口合計吞吐量2500萬噸,不及錦州港的一半,濱州港至今尚未通航。港口建設相對滯後,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實。針對此,山東省“黃三角”建設辦公室提出,學習借鑒遼津特別是天津港建設的經驗,把港口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用土地的增值、産業的發展來支撐港口的建設”。在陳光看來,既然現在才在“黃三角”大規模佈局港口,就要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利用世界最新工藝技術建港,以此來克服渤海灣內建港條件的天然不足。有了港口,就可以發力建設臨港工業園區。

    省“黃三角”建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在國務院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確定的東營、濱州、濰坊、萊州四大臨港産業區,目前設施還相當不配套,入區産業還不多,大都處在起步階段,所以必須出重金、請高手,高標準、精設計。為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建議對四大臨港産業區領導班子及主要負責人實行高配。橫向對比,形勢逼人。

    現在遼東南沿海已經遠不止“五點一線”,其已擁有39個開發區,這成為其沿海一線的重要發力點;而“黃三角”的諸多産業園區,也有理由組成串起魯北沿海重要節點的“珍珠項鏈”。“一刻也不放鬆地幹起來”“建設‘黃三角’,必須一刻也不放鬆地幹起來。”陳光對此感慨良多。

    國家《規劃》中明確提出,“黃三角”地區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力爭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翻一番。此可謂任重道遠。據導報記者了解,山東省委、省政府即將印發《關於落實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把前5年的發展指標進行了具體量化,並會出臺系列扶持措施。關鍵是如何去幹。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做法,提供了借鑒。該開發區“一天投入一個億,3年投入一千億”,目前已大見成效。這1000億元投入進來,將産生何種變化?可想而知。去年國務院共批准設立了13個經濟區,誰幹得好,一目了然——只有幹事創業者,才能得到國家更大力度的支持。激情,涌動在“黃三角”建設者心底。“800萬畝未利用土地,如果我們在保護400萬畝的基礎上,開發400萬畝,那將吸引全球多少投資者的目光?”

    一天投入一個億,濰坊濱海成為黃三角開發的“先行者”。吹填造綠後,這兩位建設者身後將崛起一片生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