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端午“遇冷”難敵世界盃 傳統節日怎樣注入新元素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6日 03: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直通南非 2010世界盃

  中新網6月16日電(張中江) “申遺”成功後的首個端午節,恰逢足壇盛事世界盃。有人熬夜看球,有人探營世博,使得古老的節日略微有些尷尬。除了被媒體屢屢提及的傳統習俗,又有什麼新元素可以注入端午,拉回年輕人的心?

  端午“遇冷” 吸引力難敵世界盃

  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三成多網友“看淡”端午節。調查中,兩成人認為端午節只是給了個“理由”,能夠和家人朋友聚會。甚至有不少網友認為,端午節是已經淡忘的節日,沒什麼特殊感覺。

  事實上,據專家介紹,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豐富多彩,包括蘭湯洗浴、挂係艾蒿、菖蒲、扔災、飲藥酒、吃粽子、賽龍舟等。近年來,各地紛紛在端午節組織文化活動,力圖恢復民眾對端午的參與興趣。但遺憾的是,對大多數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端午節仍然只意味着“吃粽子、賽龍舟”。

  今年端午節,正在南非舉行的世界盃也分流了不少年輕人。

  據《瀋陽日報》報道,今年是中國端午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第一年,但對於很多瀋陽球迷來説,今年端午節最重要的事情是,收看當日凌晨2點半開始的巴西對朝鮮的世界盃足球賽。該報記者隨機採訪了10位年輕人,其中有8人表示端午節期間看世界盃是最重要的娛樂活動,有6人表示一定要看端午節那天巴西與朝鮮的比賽。

  報道中稱,每年端午節商家都會想出很多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不過,今年由於世界盃的加入,瀋陽各商場關於端午節的促銷明顯遜色不少。粽子不好賣,但昂貴的世界盃足球“普天同慶”卻銷路很好。

  端午節和世界盃本來沒有什麼可比性。但兩者“撞車”後受年輕人熱愛的程度,卻襯托出當下傳統節日民俗的一個尷尬處境,即專家媒體紛紛熱捧,卻很難吸引年輕人參加。“民俗”之所以被稱為民俗,必然要有廣大的民間參與基礎。如果廣大年輕人都不關心,傳統的習俗即便被“保護”下來,也將只是博物館中的一景,只能“看”而很難發展傳承。

  傳統節日多為老人參與 該如何打動年輕人

  有評論指出,作為傳統節日,傳統的民俗活動固然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僅僅滿足於此,不注意注入新的活力因子,勢必難以讓人們對其擁有“特殊感覺”。

  據媒體報道,在屈原故里秭歸,當地提前推出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動為節慶“預熱”。但各種民俗演示活動都是老年人“唱主角”。當地文化官員和民俗專家對此表示憂慮,認為年輕人“缺位”不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秭歸縣文物保護方面的專家梅雲來説,不久前縣裏組織的一次問卷調查發現,當地有些年輕人甚至不知道屈原是誰,更不知道為什麼要紀念他。曾有位年長的守廟人專門為年輕人辦過免費的屈原講學班,但三個月後就終止了。年輕人説,他們工作生活太忙,沒時間聽這些東西。

  如同端午節一樣,不少傳統節日的習俗,對現在的年輕人都沒什麼吸引力。有評論指出,這是因為傳統節日民俗多誕生在農業社會時期,與農事生産等關係密切。而現在即便農村的年輕人,也大批量涌入城市。在城市文明中,諸如採藥、鬥草、抓鴨子等習俗,都已沒有進行的可能,自然慢慢衰弱。

  如何發掘傳統節日新的內涵,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韻味?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陳建憲認為,民俗文化要通過文化創新,通過功能轉化,整合入現代文化體系中,發揮新的功能,才可能存活並得到繼承和發展。

  陳建憲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鼓勵各地政府結合實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充分挖掘當地文化産業、避免刻意追求GDP增速,通過創新以現代形式對傳統民俗“基因”重組,在保持精神內核和象徵符號不變的前提下,讓他們充分吸引年輕人的興趣。創意産業的興起,將是在年輕人中培養傳統文化傳承人的一個極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