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教育圖文 >

“考碗”一族:犧牲事業換編制為求生活穩定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03日 1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25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錄用考試(以下簡稱“國考”)公共科目筆試在全國987個考點同步開考。據統計,此次考試共有149萬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其中,111.7萬人報名確認參加公共科目筆試,比去年增加15%,考錄比例約為53:1。

  20年前,大批體制內人士扔掉“鐵飯碗”,奔向商海劈波斬浪,形成波瀾壯闊的“下海潮”,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就一番事業,並被年輕人奉為偶像。在改革不斷深入、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年輕人卻將爭取體制內就業,守著編制過安穩日子作為現實選擇。每年的國考總會引發一次對於體制內外優劣的討論,“國考熱”幾經反思和追問,卻始終熱度不減。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年輕人爭先恐後選擇去考公務員呢?

  畢業生:“‘編制'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卻是最現實的出路”

  就讀于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的楊揚明年即將碩士畢業。如何才能既解決戶口同時也能進入體制內,對於許多和楊揚一樣非京籍的畢業生來説,考公務員被視作絕好的在北京紮根的路徑。“無論是‘志在必得'還是‘打醬油',國考已經成了畢業生的必考科目。”楊揚笑言:“甚至有説法,沒有參加過國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據楊揚介紹,他班裏的同學幾乎都報了名參加國考,有的人甚至是一上研究生就開始為國考做準備,甚至不惜花錢報培訓班備考。

  “其實進入體制內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多數人並不知道,只是如今公務員幾乎等價于精英團體,家人、親友、社會都將公務員描繪成了金飯碗,而使得畢業生們趨之若鶩。”楊揚坦言,自己雖然並不完全贊成進入體制內是最佳的選擇,但是也不得不接受這是最現實的出路。“就我自己而言,一個外地人想在北京紮根,公務員能夠解決戶口,甚至是住房,是很有誘惑力的選擇。”

  楊揚告訴記者,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他從9月開始找工作以來,投了近50份簡歷,最終只拿到一傢俬企的錄用通知,先做實習生畢業後簽約。“待遇還算豐厚,但是不解決戶口。”因此,楊揚依然把目標鎖定在通過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內。“沒有戶口沒有編制,一個外地人在北京紮根太難了。如果回老家,公務員不僅僅意味著有編制有保障,在老家人眼裏更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楊揚頗有些無奈地得出這樣的結論:“進入體制內或許不是最佳的選擇,卻可能是最現實的出路。”

  女白領:“犧牲事業換編制,只為穩定的生活”

  喬琴工作3年後,重新拿起書本,上起了培訓班,目的是為了參加公務員考試。喬琴告訴記者,3年前,自己剛走出校園時,並沒有像別的同學一樣加入公務員考試大軍,而是“想進有發展潛力的公司,跟著公司一起成長,有創業的想法”。喬琴最終如願進入了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跟著公司進行了一番創業階段的奮鬥,做得還不錯。後來,發展到了公司高管的職位後,被公司安排到了陌生的城市。面對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崗位,年輕的喬琴很認真努力,但終究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加之談了戀愛,有了想要家庭的想法,對於工作的想法開始發生變化。

  “初畢業,激情無限,每天工作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有夢想有激情,可以只付出不求回報。工作了一段時間,心浮氣躁,驕傲自滿,開始停下了發展的步伐,直到碰到困難,對未來的道路沒有了最初的堅定。對比自己又苦又累毫無品質可言的生活狀態,身邊在體制內工作的朋友,他們的生活品質讓我羨慕。這讓我萌生了考公務員向體制內靠攏的想法。”隨後,喬琴辭去了工作,回到老家備考公務員。參加過幾次公考,雖然都進入面試,但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一年前,喬琴借著某事業單位招聘非編制人員的機會,進入老家的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沒有編制,但是能夠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對於以後考公務員更有利。”喬琴表示,“兩三年內還會繼續向體制內努力,同時會考慮發展可以終身投入的事業,以便兩三年後無法進入編制可以作為一項事業發展。”

  現在回頭看自己的選擇,喬琴表示,並不後悔當初選擇辭職備考公務員,這段經歷也讓她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體會。“事業上沒有上升,甚至走了下坡路,但是健康狀態、心理狀態都得到了比較大的提高。尤其是生活在朋友親人比較多的熟悉的廈門,能夠常回家和親人聚聚,還是比較喜歡這種狀態的。”

  “要事業,還是要編制”,不同人考慮的角度不同、糾結的程度不同,然而最終的選擇卻往往傾向於“編制”,他們給出的一個最直接的理由就是“體制內的飯好吃”。但是選擇了“最現實的出路”,年輕人的理想又置於何處呢?對於“編制”的過度偏好是否正常?讓年輕人走出“安全區域”,重拾追逐理想的勇氣,社會和政府需要作出哪些調整和改變?公務員熱、編制熱,我們應該作出反思。

熱詞:

  • 考公務員
  • 敦煌網
  • 社會惰性
  • 一族
  • 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