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文化圖文 >

周大新:莫言獲獎是作家蓬勃的原創力的勝利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5日 1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遼寧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家眼中的莫言

  莫言的小説多鄉村題材,莫言獲諾貝爾獎後,關於鄉村、鄉土話題引起人們熱議。前日,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來到遼寧文學院,在遼寧首屆長篇小説創作研討班講座結束後,針對人們熱議的鄉土、文學等話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他。

  有人認為,莫言獲獎是沾了鄉村題材的光。那麼,是否以鄉村為題材的創作更能體現出當下中國文化精神?周大新認為,文學創作、獲獎關鍵不是寫什麼題材的問題,而是怎麼寫。 “莫言是一位優秀作家,莫言寫鄉村與其生活經歷、文化姿態有深刻的關聯,他始終把寫人性作為重要主題。 ”

  周大新出生在河南農村,其鄉土題材小説多以豫西南盆地作為背景,表達出對農村生活的獨到見解,如他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小説《湖光山色》。

  近年來,都市題材小説創作增多,莫言獲獎能否激起鄉土文學的創作熱情?對此,周大新説,隨著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作家開始在城市生活,他認為以後都市題材小説會越來越多。 “但‘鄉村中國'是中國文化的根基,鄉村生活是中國當下大部分人還在過的生活。雖然很多人在城市打工,但是他們每年還要回到鄉村種地、收割。在城市裏他們沒有房子,沒有根。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天氣、土地的收成。 ”

  周大新亦如此,他雖然生活在城市,仍關心家鄉莊稼的長勢。周大新説:“我無法擺脫土地給我的記憶。 ”他描寫鄉村不僅是為了表達情感、記錄土地,也是責任。

  在談到中國作家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時,周大新説,作家寫作時,肯定不是為了走向世界而寫作。一個真正的作家,他的寫作首先是為了走向自己的內心生活,而且在反省的意義上忠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生活。至於這部作品能不能走向世界,不是作家要考慮的問題。

  有人説,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的關注是借電影的光,比如《紅高粱家族》被張藝謀拍成《紅高粱》,並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白狗鞦韆架》被導演霍建起拍成《暖》,《師傅越來越幽默》被改編成《幸福時光》。但周大新不同意這種説法,他認為,莫言獲獎是作家蓬勃的原創力的勝利。從上世紀80年代的《透明的紅蘿蔔》到2010年的《蛙》,莫言在創作中形成了個人標識強烈、複雜多變、難以複製和模倣的文學氣質。

  周大新説:“作家不但要思考自己的人生,關注個體命運,同時也必須關注民族和國家的命運。我們的民族經受了太多太重的苦難,數次沉浮,現在終於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因為我們的民族精神中有一些寶貴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韌性'。 ”

  記者/楊 競

熱詞:

  • 周大新
  • 莫言
  • 原創力
  • 紅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