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教育圖文 >

中國留學五年增長100倍 低齡留學生緣何井噴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31日 11: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核心提示

  ■2005至2006學年,我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去美國讀中學;2010至2011學年,中國有6725人到美國去讀中學——5年增長了100倍;

  ■在國外完成從中學到大學學業,需要兩三百萬元的投入,我國中産階層正在崛起;

  ■“入學難”、“擇校熱”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資源均衡分配任重道遠……

  現年13歲,在廣州市天河區就讀至小學5年級的吳比是眾多“低齡留學生”中的佼佼者。今年5月,在英國伊頓公學的入學獎學金考試中他榮獲第八個五年計劃第五名,成為第一個考取世界頂級中學——伊頓公學獎學金的中國少年。

  和吳比類似,近段時間,就在眾多應屆考生和家長忙於高考()和中考之時,一些考生和家長在為申請出國留學()

  的各種手續奔波。據統計,2010至2011學年,中國留美學生總數比上一學年增長23%,其中本科生的增長幅度達到驚人的43%;高中生出國學習人數已經佔總留學人數的22.6%。

  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波出國留學的浪潮掀起,近年來,中國學生出國人數在達到最高峰的同時,年齡也越來越小,許多家長送孩子出國讀大學、讀高中,甚至讀幼兒園……

  1.中國學生赴美讀中學:5年增長100倍

  2012年春節,是17歲的湖南嶽陽姑娘盧燕遠離父母,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國度過的第一個春節。中國的除夕夜,在美國是白天。“電話裏,聽著家裏熱熱鬧鬧和外面的鞭炮聲,真的很懷念在家過年的日子。”挂了電話,在美國肯特中學就讀的盧燕擦了擦眼角,收拾好情緒,重新回到教室裏繼續下一堂課。

  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至2006學年,我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去美國讀中學;到了2010至2011學年,中國有6725人到美國去讀中學——5年增長了100倍。目前,雖然我國本科生申請出境學習仍是主體,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斷增大。

  “想家的情緒平時還可以克服,最可怕的是來了這半年,新鮮感過去以後,心裏的迷茫和不安。”盧燕覺得,半年的美國高中生活和她原本的想象大相徑庭,困難接踵而至,“沒有了爸爸媽媽在身邊,只能自己一個人承擔,有時候覺得精神快要崩潰了。”

  低齡留學的難題和困惑幾乎存在於每個小留學生身上。對於很多高中甚至初中就獨自出國留學的孩子來説,國外求學生涯不亞於一場煉獄——陌生的語言和環境帶來的孤獨,教育體系不同帶來的學習壓力,還有一些經濟條件不夠好的孩子被迫在打工和學業之間勞碌奔波……

  正在英國伯恩茅斯學校讀高一的浙江溫州女孩張曉感慨,出國以後不得不逼著自己去洗衣服、燒飯,才發現做好這些真不容易,她苦中作樂道“出國前真應該讀讀另一家新東方(廚師學校)”。

  接下來要面對的則是溝通困難。“美國人家每天晚上會有固定的家庭時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剛到寄宿家裏時我不太擅長這些,彼此找不到共同話題,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盧燕説,為了避免總是格格不入,她正在試著融入。在低齡留學生中,甚至不乏承受不了這種文化衝擊,放棄留學,重返國內讀書的例子。

  最不易顯露在外的,則是小留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國外的教育評估體系當中,高中階段的成績單和導師評價都是至關重要的,評價過程也更為嚴格。由於不是“一考定終生”,從某種程度上説,留學生甚至比國內高考更需要持續的努力。“來這兒兩年,學習任務還算輕鬆,但我很少在淩晨1點前睡覺。”正在巴黎上高一的北京學生劉琳説,自己出國就是奔著名牌大學去的,不能有一絲鬆懈,“否則對不起父母付出的學費和操心。”

  2.主動選擇或被動逃離:教育改革任重道遠

  李先生的孩子正在哈爾濱上初三。早在一年前,他就開始打聽送孩子去新加坡留學的相關事宜。“趁孩子年紀還小,早點送出去可以讓他更快適應外語環境,鍛鍊自理能力。”李先生承認,自己是看到周圍很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國外後才動心的。

  從1999年出現低齡化留學的第一波小高潮以來,關於低齡留學利弊的爭議一直沸沸颺颺,從未停止。

  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選擇低齡出國的孩子大多是國內的中等生甚至成績非常不理想的學生,在將來的升學、就業上缺少競爭力。李先生的看法也印證了這個觀點——“不想再讓孩子在千軍萬馬中擠‘高考'這條獨木橋,所以我們做家長的才選擇了讓孩子出國‘鍍金'。”

  “國內升學壓力大、對國外教育制度的高預期,都是造成留學低齡化趨勢的主要原因。”一位資深美國高中留學顧問指出。

  學校教育的問題既是學校自身的問題,也是教育系統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在這種壓力的背後,則是中國教育所遭遇的信任危機。

  李先生説:“現在,孩子每天平均上6—7小時的課,放學後還要上補習班,回家後還要做3小時的作業。基本上沒有時間鍛鍊、娛樂、和朋友交流,晚上10點左右才能上床睡覺,但學習成果並不怎麼讓人滿意。”

  在這種應試教育的體系和模式中,孩子承受的壓力很大。面對越來越多的課業壓力和成效並不顯著的補習,一些家長不管孩子是否適合留學,不管承受多大經濟壓力,都想方設法送孩子留學。

  與應試教育同時,中國教育資源分佈不平衡也讓很多家長心存憂慮。“教育資源城鄉分佈不平衡、區域不平衡讓中國學生‘入學難'、‘擇校熱'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

  ()

  説,“從國際的慣例來看,公辦學校應該提供相對平等的、盡可能優質的、面向所有老百姓的基本教育。很多國家很多區域有規定,所有學校建得都一樣、配置都一樣,教師相對流動、教師的配備一樣。一個孩子無論進哪個學校,都能受到基本一樣的教育,但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

  他強調,當前,最根本的還是政府應該縮小差距,促進教育資源分配均衡。

  隨著擇校問題的愈演愈烈,在北京等大城市,很多重點學校都被學生和家長“擠破了頭”,孩子就學儼然成了“拼財力”、 “拼關係”而不是“拼能力”。面對這種“千軍萬馬”的壓力,很多家長選擇了把孩子送出國門,選擇了暫時的“逃避”。

  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11齣國留學趨勢報告》顯示,從2008年以來,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且呈爆髮式的增長。2008年出國留學人數為18萬左右,而到了去年,此數字達到了近35萬之多。而近兩年來,北京、上海、深圳等放棄高考,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每年大約增長20%,18歲以下報考託福的比例比上年增長一倍。

  “從學生的角度來説,對那些適合出國學習的學生,留學是一個機遇;反之,對不適合的學生是一種煎熬。”中國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白章德表示,對於尚未成年的“小留學生”而言,低齡化的出國留學有利有弊,但是弊大於利。

  白章德説:“我覺得合適的年齡最好是大學畢業以後。最好可以在國內完成基礎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再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是否出國。這樣不盲從,也可以讓學生有健全的人格,並選擇健康的發展軌跡。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非常短暫,一旦出現偏差,就很難彌補。”

  3. 留學熱潮催生産業:警惕“魚目混珠”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20萬,當年有750萬應屆高中畢業生報考,所佔比例為73.5%。而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應屆高中畢業生為834萬人,這也意味著當年有84萬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2010年,棄考人數為81萬多人;2011年,放棄高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仍為80萬多人。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達21.1%。低齡留學、就業壓力、經濟問題都是高三學生棄考的原因。

  中國留學生激增的驅動力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中産階層的崛起。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陸學藝指出,現在我國中産階層數量逐年增大,1999年我國中産階層大致佔15%,2008年達到22%-23%,大致每年增加1%。培養一個孩子在國外完成從中學到大學階段的學業,需要兩三百萬元人民幣的投入。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家長具備了這樣的經濟條件,不局限于新富和中産階層,甚至大城市的工薪階層也願意賣掉一套房子,作為孩子的教育投資。

  走出國門,在上個世紀末對中國人來説,仍然是某些特殊人群的特權。隨著中國人的家庭經濟實力增強,普通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國門,接受外國普遍來説比較靈活和先進的教育,增強他們將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相比于在國內完成高中教育以後再出國,低齡留學海外,是否在國外的“紮根”能力就越強?

  15歲就留學法國楓丹白露高中的東北學生范元波現在回想起當年的留學生活,記憶中最大的困難是融入當地的文化,“初來乍到,對國外的歷史、文化和娛樂都不了解,很難融入當地的社交圈”。回國以後,他認為自己對中國社會的認知、社會關係的建立及處理上比較欠缺。“國內外價值觀上的差異,對我們這些從小就在國外生活的人來説需要重新適應,很難。”

  “留學海外的年齡越低,小孩子適應當地語言能力越強。”華東師範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陳弘認為,低齡留學海外也存在著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監護人不在場,如果孩子自製能力較差,容易學壞,非但沒有學到知識,還揮霍了父母的資財。

  在中國的留學熱潮面前,各國政府把招收中國學生作為其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各國紛紛出臺留學政策,吸引中國留學生。其中,不乏借機斂財的不正規留學機構,其實際宣傳的東西和最終學生得到的結果相差甚遠。

  “某些國家將教育産業化,從政府到學校到留學服務機構,都在爭搶生源,而爭搶的最終動機在於‘錢'。”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程星博士指出,“如果教育的動機是‘錢',那麼這種教育是不可能有質量的。”

  為此,留學專家也提醒學生家長,選擇留學機構時要強調透明化,當心掉入“魚目混珠”陷阱。要弄清楚申請細節、程序等,明確服務合同,並充分了解所選學校,不要完全依賴仲介機構,應隨時監督其進度和內容。

  數字鏈結

  我國出國留學人數超230萬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留學處處長苗丹國日前透露,截至2012年3月,中國官方累計統計的出國留學人次超過230萬。30多年以來,自費出國人員200萬人以上,佔各類留學人員的九成。據統計,2011年自費出國留學人數是2000年的10倍,僅2011年就有31萬多名自費留學人員赴海外。根據歷年統計數據測算,今後若干年內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將以不低於20%的年增長速度遞增。

  自費留學市場超200億

  近幾年,我國自費出國留學人數每年以20%的比例高速增長,其中約70%的學生接受過留學仲介或者培訓仲介的“服務”。如果按2011年31萬留學人員的七成、以每人向仲介機構“貢獻”了保守估計的一萬元計算,這個市場已近25億元;如果加上各類名目的留學考試培訓,市場超過兩百億元。按目前每年20%的增速來看,5年後,每年出國留學人員將破百萬,屆時中國的一線城市將進入“平民留學”時代。

  72.02%留學人員學成回國

  據教育部統計,2011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33.97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18.62萬人,其中:國家公派0.93萬人,單位公派0.77萬人,自費留學16.92萬人。截至2011年底,以留學身份出國,在外的留學人員有142.67萬人,其中110.88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81.84萬人,有72.02%的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

熱詞:

  • 留學低齡化
  • 留學回國人員
  • 留學仲介
  • 教育部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