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紀實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30日 1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興邊富民促發展 民族團結譜新篇

  

肅北縣委書記席忠平(右2)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視察“興邊富民”項目工地。

    

肅北縣人民政府縣長胡曉華(右4)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視察“興邊富民”項目工地。

  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西端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全縣總面積66748平方公里,約佔甘肅省總面積的14.8%,周邊與一個國家(蒙古國)、3個省區(內蒙古、新疆、青海)、10個縣市接壤,生活著包括漢、蒙古、藏、回等9個民族在內的1.3萬各族群眾。河西走廊將肅北縣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其中北部的馬鬃山鎮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65.017公里,是西北邊陲戰略要地。

  2000年,肅北縣被確定為“興邊富民行動”試點縣,2004年被確定為“興邊富民行動”重點縣,2010年又被確定為“興邊富民行動”發展特色優勢産業試點縣。10多年來,肅北縣在國家、省、市民委的指導和幫助下,充分利用“興邊富民行動”平臺,以團結發展為主題,以富民興縣為目標,凝聚全縣的智慧和力量,搶抓機遇,頑強拼搏,真抓實幹,使自治縣進入了城鄉面貌深刻變化、産業層次迅速提升、經濟實力快速增強、發展步伐加速推進的新階段。“興邊富民行動”實施的12年,是肅北自建縣以來建設項目最多、經濟效益最好、環境改善最明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8月26日,由國家民委經濟司和本報發起的中央新聞媒體“興邊富民行動萬里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甘肅省肅北縣,了解並宣傳興邊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取得成效。在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冬梅,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圖門吉爾格勒,縣政府副縣長武志鋒等縣領導的陪同下,採訪團參觀了肅北縣的牧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以及園區的道路、供水工程建設、蘆草灣黨河大橋等具體的興邊富民項目,深感肅北作為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的變化之大。採訪結束後本報記者根據採訪所得材料對肅北縣興邊富民行動開展十年以來取得的成效、具體的政策實施情況以及進一步推動富民興邊的行動規劃做了總結。如下,

  “興邊富民”十年路轉型跨越結碩果

  “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以來,肅北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提高邊境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牧農民生産生活條件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努力破解發展難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經濟健康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以來,在國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肅北縣以科學發展、跨越崛起為主導,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為重點,以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文化建設、思想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突飛猛進。2011年,全縣GDP達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3.8億元;財政收入4.2億元;工業總産值達到46.2億元,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5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7698元,全縣人均生産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位居全國120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首,綜合實力列“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第31位,列甘肅省入選縣市第一位。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肅北縣始終堅持把改善邊境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作為重中之重,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自2000年以來,興邊富民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3000余萬元,建設項目60多個。全縣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邊境一線鄉村道路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人工種草保存面積達到1.2萬畝,草原生態明顯緩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5%以上。黨河干流水質保持國家地面水三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55%。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産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第一、二、三次産業結構由2000年的14.5:49.1:36.4調整到2011年的1.95:80.77:17.28,第一産業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産業比重持續上升。牧農業生産能力顯著增強,種植、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農畜生産基地建設和産品培育順利推進,牲畜飼養量達到39.2萬頭(只),油料、馬鈴薯等優勢農産品播種面積達到5000畝。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以鐵、鉻、黃金、煤為主的礦産資源開發和水能資源利用步伐加快,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産業快速興起,形成了礦産資源開採與加工為主,新能源、牧農産品加工等産業多元化發展、多支點突破的縣域工業發展態勢。

  民生保障不斷強化,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開展“興邊富民行動”以來,肅北縣注重在改善民生上做文章,把創造城鄉群眾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務條件,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使城鄉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肅北縣從2005年起實行牧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2006年,在全省率先實行了義務教育階段“四免一補”,做到了對寄宿學生實行“全免一補”,在免除學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住宿費的基礎上,將生活費補助標準由國家每生每天1.5元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中小學生人均達到1200元/年,生均公用經費提高到100元/人。此後,全縣免費教育範圍繼續擴大,從2007年起,實行12年一貫制“全免一補”(免學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住宿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在外地就讀高中和職業中等學校的學生進行“全免兩補”(兩補:既補助生活費、交通費)。同時,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了在酒泉、敦煌異地辦學。2010年,肅北縣義務教育繼續向兩頭延伸,對全縣3至6周歲適齡幼兒教育實現了全免費,免費教育由12年延長至15年。

  現如今,肅北縣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88%;計劃生育工作一直保持先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多年控制在7‰以下;牧農村三級醫療網絡逐步健全,建立了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以城鄉合作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廉租住房、特困戶救助、高齡和殘疾人救助、五保供養等為配套,以社會捐助、慈善救助、結隊幫扶等社會救助手段為補充,全方位、多層次的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年提高,城鄉合作醫療居民參合率達到90%以上。70歲以上老人和殘疾人可按月領取生活補助,全縣有451名弱勢群眾受益。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扶持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5%以內。“三條保障線”政策得到了認真落實,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和諧目標。

  城鄉面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肅北縣以“改善城鄉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總體目標,堅持城市化發展戰略,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實施美化亮化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南環路、東環路、成吉思汗園林廣場、水上公園、文化體育廣場、肅北天驕大酒店、紫亭人工湖等一批標誌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縣城集中供熱改造,建成紫亭花園、金地花園等住宅小區等工程;實施了城鎮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城鎮面貌明顯改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595元增加到2011年的17698元,年均增長1376元;牧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4211元增加到2011年的9350元,年均增長467元;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城鄉居民人均住房由16平方米增加到23平方米。通過禁牧休牧、生態移民、牧民定居點建設等措施,使牧民定居率達到75%以上。

  邊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進步。肅北縣積極探索邊防管理和建設的特點規律,堅持發揮以邊防部隊,公安邊防部門為主,地方基層組織,廣大牧民群眾參與的軍、警、民聯防網絡機制。採取邊防警區警官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等形式,組織開展“愛民固邊”活動和“雙擁”活動。加大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為邊防辦實事、送溫暖;駐地邊防營、雷達連、邊防分局軍隊官兵和公安幹警,經常奔赴在雨雪、風沙災害一線,幫助駐地群眾搶險救災,密切了軍地、軍民關係,維護了邊境地區的安寧和穩定,也促進了興邊富民工作的有效開展。長期以來,按照和睦相處、平等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妥善處理了周邊省區縣市之間的邊界矛盾、糾紛,建立起了友好往來、共謀發展的省內外地區間友好關係,蒙、漢、藏、維民族之間的團結協作關係,“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

  瞄準方向打通“經脈”“興邊富民”政策落地生根

  開展“興邊富民行動”中,肅北縣結合縣情,把興邊富民行動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與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生態保護和建設相結合,與城鎮佈局調整和建設相結合,集中力量抓好帶動作用大、示範能力強、規模效益好的重點項目,一大批鄉村道路、人畜飲水工程、能源、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得以建成並投入使用,“興邊富民行動”成為邊境少數民族地區乘勢而上、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加大投資力度,合理使用資金。肅北縣始終堅持把改善邊境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作為重中之重,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在專項資金的帶動下,採取地方配套、群眾自籌、招商引資等辦法,千方百計擴大投資規模,捆綁使用扶貧開發、邊境轉移支付、禁牧休牧等各類資金,集中起來搞建設,聚集力量辦大事,使興邊富民專項資金髮揮出全方位、立體式的效益。自2000年以來,先後爭取國家“興邊富民行動”專項資金共計3700萬元,設施項目66個。先後建成了馬鬃山鎮飲用水凈化工程、肅北縣蘆草灣黨河大橋、蒙古族學校學生宿舍樓、國門小學、馬鬃山鎮紅柳河水庫工程、馬鬃山鎮防風林帶及育草基地、馬鬃山鎮駝馬灘人畜飲水管道工程、石墻子人畜飲水管道工程、馬鬃山鎮鎮區污水管網工程、馬鬃山鎮城區道路建設工程、馬鬃山鎮垃圾填埋場、馬鬃山鎮廣播電視服務數字接受器站、馬鬃山鎮音凹峽村村級道路、馬鬃山絨山羊改良工程和黨城灣鎮青山道幹渠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一大批重點項目的陸續建成,極大地改善了邊防縣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了發展後勁,有力推動了自治縣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肅北縣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在甘肅省率先實施戶籍改革,全面取消了城鄉二元戶口政策,使城鄉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養老、醫療等福利待遇;按照全縣“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資金向建設集中”的要求,結合禁牧休牧、産業基地建設、生態移民、小康住宅建設等措施,啟動實施了牧民新村建設,規劃、建設標準化定居示範點,引導牧農民在縣城住宅小區安家落戶。整合興邊富民、退牧還草等項目資金2527.07萬元,實施了黨城灣鎮西灘牧農業開發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工程。投資1320萬元,實施了肅北縣養殖小區建設項目,建成設施養殖棚圈100座,投資570.67萬元,建設3000畝人工育草基地,投入資金466.4萬元,實施了肅北縣黨城灣鎮、馬鬃山鎮、石包城鄉種畜調引項目,投資170萬元,建設無土栽培日光溫室10座,佔地7.4畝。加快牧農村勞動力輸轉,把農牧民向工業和牧農村二、三産業轉移,不斷調整牧農業産業結構,增加牧農業科技含量,推進牧農業産業化進程。

  在“興邊富民”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十二五”期間,肅北縣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興邊富民行動規劃綱要》,以興邊富民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超常規發展為主導,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為重點,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團結和諧新肅北,在全國少數民族縣轉型跨越上走前列。力爭到2016年,全縣GDP突破60億元,比2011年翻1.5番,年均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比2011年翻1.5番,年均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82億元,比2011年翻2.6番,年均增長30%以上;第三産業總值突破10億元,比2011年翻1.7番,年均增長22%以上;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2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萬元GDP能耗比2011年降低20%以上。把肅北打造成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區、城鄉一體發展示範區、草原生態保護示範區和民族文化風情園、文明富裕新家園,創建成全國民族團結模範縣,舉全縣之力,打造“全國民族第一縣”。

  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特色産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特色”培育主導産品,立足礦産、畜牧、生態環境、民族文化等優勢資源,加快發展特色産業項目;圍繞“規模”,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提高資源就地加工和增值的能力;圍繞“優質”搞好基地建設,加快溫棚種植、工廠化養羊建設,逐步建立一個佈局合理、規模適度的現代化特色産業發展基地,通過發揮其示範和帶動作用來推動産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一是利用林草資源,加快發展現代牧農業。“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以馬鬃山鎮、石包城鄉、黨城灣鎮為主的肉羊生産區和馬鬃山鎮肉駱駝生産區。加快肉産業養殖基地建設,建設肉羊養殖小區3處,修建設施養殖棚圈100棟;建設萬頭肉駱駝養殖場1處,新建設施養殖棚圈150棟;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提高優質種畜繁育水平。建設種畜繁育基地1處,調引種畜3640(頭)只,建立絨山羊和雙峰駝繁育、保護基地。

  二是立足耕地資源,發展高效農業。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逐步擴大馬鈴薯、胡麻等特色産業種植面積,完成黑美人馬鈴薯種植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培育工程,形成規模化生産銷售,繼續擴大和新建黨城灣鎮“以農補牧”發展項目,建立人工育草基地3處,加大對現有育草基地、飼草料基地的改造力度。

  依託生態資源,發展民族特色旅遊業。肅北縣依託自然資源、民族文化資源和敦煌國際旅遊名城的輻射帶動效應,以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堅持每年投入500萬元發展旅遊業,以縣城為中心整合全縣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把旅遊業培育成縣域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支柱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以冰川、雪山、草原、河流等大漠自然奇觀和民族風情為主題,整合旅遊資源,塑造旅遊品牌,形成以縣城、黨河峽谷、五個廟石窟為中心的休閒避暑度假民族風情旅遊區,以透明夢柯冰川、石包城古戰場遺址為中心的冰川探險生態旅遊區,以敖包、賽馬場為中心的民族文化旅遊區,以恐龍地質公園、黑戈壁城、馬鬃山口岸為中心的史前動物化石及探秘邊貿風情旅遊區。不久的將來,一座充滿魅力的民族文化風情園將巍然屹立於黨河兩岸。

  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邊區基礎設施條件。一是加強邊境地區公路建設。“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馬鬃山鎮-那然色布斯臺口岸公路,黨城灣鎮-鹽池灣-國際狩獵場旅遊景區景點道路,肅魚公路、黨石公路、黨紅公路(肅北黨城灣鎮-阿克塞紅柳灣鎮)、長流水、金廟溝工業園區公路。二是改造馬鬃山邊境地區危舊房屋,大力推進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群眾安居工程,新建牧民定居房屋300套,維修棚圈120座。三是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和牧區水利設施建設。重點解決馬鬃山軍警民飲水不安全問題,加強防洪、灌排、水庫等中小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建設雙塔水庫至馬鬃山鎮公婆泉160公里引水管道工程,解決邊境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建設馬鬃山駝馬灘引水管道工程40公里,實施馬鬃山紅柳河水庫續建工程。四是加強邊區能源建設。通過推進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措施,解決邊境地區群眾的用電問題。繼續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加強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五是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把舊城改造作為改善城市面貌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進一步加快平房區改造拆遷步伐,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住宅小區建設。按照縣城建設特色化的要求,大力實施縣城道路、供熱、供氣、供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抓好城區道路、城市住宅、城區綠化亮化、人工湖等重點城建項目,形成縣城“一縱三橫一環繞”的城市交通網絡,完善城市功能,不斷提高縣城的聚集效能和輻射帶動力。把肅北縣建設成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民族特色突出、現代風情濃郁的邊境草原新城。六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重點實施對縣境內四條河流的水土保持治理,馬鬃山梭梭、紅柳等沙生植物封育,退牧還草、天然草地保護等生態建設工程建設。加快邊境民族地區水源涵養保護和地表水、泉眼、泉源保護項目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實施科教興邊戰略,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以國門小學、蒙古族學校綜合實驗樓、蒙古族學校體育場、縣城小學教學樓、職業培訓中心、現代遠程教育等為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建成辦公、寄宿、教學三位一體的綜合樓,從硬體上保證教育教學基礎;不斷引進人才,改進教師隊伍素質修養,保證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二是積極發展民族文化事業,滿足邊境地區各族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爭取實施肅北縣青少年科技文化宮建設,肅北縣民族工藝品廠、肅北縣柯魯克蒙古族文化古籍保護項目、馬鬃山古化石群保護項目,積極開發雪山蒙古族歌舞文化、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挖掘民族文化內涵,開發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民族工藝品等項目,大力挖掘肅北縣特色文化資源;爭取建設肅北縣馬鬃山鎮文化體育廣場,肅北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推動群眾性少數民族文化活動的開展;積極保護和挖掘邊境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建立名勝古跡和地質生態保護區,保護和修復馬鬃山黑戈壁黑喇嘛城堡,做好馬鬃山恐龍蛋化石、硅化木、魚化石保護工作;加強廣播電視節目譯製、製作能力,爭取建立肅北縣廣播電視蒙語配音站。繼續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和“邊境廣播電視建設工程”,擴大廣播電視的綜合覆蓋面。

 

熱詞:

  • 興邊富民行動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