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教育圖文 >

記者調查稱五年級小學生自己上下學不足7%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5日 15: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下午3點半,西單附近一條狹窄的街道,原本就很擁擠的車流變得水泄不通,幾名交警正在馬路中間用粉筆畫出位置,幾分鐘前,三輛車在此剮蹭,發生了一起不算大的交通事故。心急如焚的司機基本都是來接孩子的家長,只能狠命按喇叭;電動車靈巧地穿梭在汽車中間,后座上載著孩子揚長而去;大人領著孩子穿行在街道中間,還有不少孩子隨意亂跑……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整條街如同一個混亂的大停車場,因為這附近有一所數千名學生的重點小學。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接送孩子”的場景,沒見過的肯定會被震撼到,而對於家長來説,早已見怪不怪,因為這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記者以一所重點小學五年級的一個45人的班級作為調查樣本,統計了孩子們上下學的各種方式,其中的利弊、焦灼與憂慮,訴説著中國家長關於教育問題的另外一種困境。

  開車送孩子上學 約40%

  想用停車位先到銀行開戶

  大約20個孩子是被開車接送的,佔40%左右,這些家長也是最苦惱的一群。在普遍擇校的大背景下,學生居住遍及全市,有的遠至昌平、大興。

  林先生家住南三環,離市中心的學校實際距離也就七八公里,可是每天要提前一個小時從家裏出來。早上6點半出發,三環路基本還是暢通無阻的,可是,到學校附近的最後一公里,耗時卻是整個路程的一大半,“一進入西單附近,立馬嚴重堵車,沒有半個小時走不到校門口。”

  “我下午一般提前半小時到學校門口,就為了佔住一個停車位。”林先生介紹了他無奈的“經驗”,不到下午3點鐘,學校附近一公里之內的街道兩側基本上是“寸土寸金”之地,沒有一點空閒。本就不寬的街道兩邊各停一排車,中間的地方錯車都很困難,擁堵剮蹭是家常便飯,“有時候出一點小事故,立刻堵得水泄不通,曾經有附近居民突發心臟病,救護車都過不來。”

  佔不到學校附近停車位的劉先生有自己的“妙招”,他每天把車停在學校衚同外面的一個銀行的停車場,然後步行500米去接孩子。可這銀行的內部停車位也不是白給的,“必須要在他們銀行開戶,還要達到一定的數額,作為VIP客戶才允許停車。”據説這規矩一齣,VIP客戶頓時大增,全都是這學校家長。

  其他車輛接送 約20%

  顫巍巍老人駕代步車危機四伏

  10名學生是其他車輛接送的,接送孩子的車包括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老年代步車,甚至還有殘摩,接送者一大半是老人,當他們顫巍巍地上路,總忍不住替他們捏把汗。

  王大爺今年69歲,他接送孫子的交通工具是一輛白色的“老年代步車”。由於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交通部門已經禁止這種車輛上路。“從家坐公交車要8站地,與其每天等車,颳風下雨受罪,還不如買這麼一輛小車,專門接送孫子。”這輛“老年代步車”不到兩萬元,時速可以達到60公里,完全可以當小汽車使用,最“方便”的是不需要考駕照,“很好控制,就油門和剎車,一學就會。”王大爺表示,這種車體積小,見縫插針隨地可以停車。

  浩浩蕩蕩的電動車隊伍穿梭在汽車縫隙間也是這條街道上的常見風景,其中不乏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們也經常“玩懸的”。“上週一個家長帶著孩子摔了,大人孩子都受傷了。”家長白女士告訴記者,“這附近出事故最多的就是電動車,有時候撞了行人,有時候是和汽車蹭上了,很危險。”可對家長們來説,電動車的最大優勢就是免除了停車和堵車的煩惱,危險隱患不免置於腦後。

  乘坐校車上下學 約8%

  找不到正規的“校車公司”

  坐校車是家長們一種很無奈的選擇,這個班級裏,共有4名同學坐校車。家長們的無奈和擔憂在於,這些校車嚴格説來都屬於“黑校車”,因為北京目前並沒有正規的校車公司。

  學校門口擁堵的私家車中,經常會擠著一些白色的中巴或者小巴,沒有任何標誌顯示這是一輛“校車”。陳女士的女兒每天就是坐這種校車上下學。“校門口有一些汽車租賃公司打著廣告推銷,就報了名,一個月500元。”校車的好處是可以到小區門口接孩子,缺點是時間長,“一個車七八個孩子,要一個一個接,司機為了安全,通常開得比較慢。”五六公里的路程校車要開40多分鐘。

  家長最大的擔心依然是校車的安全,“司機並不固定,家長對他們的技術不了解,每天孩子回來晚一些就膽戰心驚的,生怕出什麼事。”

  自己上下學 不足7%

  擠地鐵沒優勢偶爾遲到

  這個45人的班裏僅有3個孩子是自己上下學,不足全班7%,三個孩子中,有兩個孩子住在學校門口,一分鐘之內就可以到達,只有一個孩子小同是自己坐地鐵來上學的。

  小同在班裏個頭數一數二,言談舉止也頗為成熟,看上去比同齡孩子顯大。小同家長告訴記者,他們從四年級開始鍛鍊孩子自己上下學,“要從家裏走5分鐘到地鐵站,坐四站地鐵,中間需要換乘,出地鐵之後,還要走10分鐘到學校。”這條路小同和爸爸已經走了三年,當爸爸問他能不能自己走的時候,小同表示“可以”。第一次孩子獨立上學,小同爸爸不放心,在後面偷偷跟了一路,直到看見校門了,他才離開。如今,孩子已經完全可以獨立上下學了,他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有時候擠地鐵擠不上去。“要坐兩站一號線,早高峰時經常等四五趟車才能上去。”因為這個,小同在班上遲到率比較高,但是小同爸爸並沒有打算改變兒子的上學方式。

  為了安全起見,小同爸爸為孩子配了一個帶GPS定位的手機。一年來,小同基本沒有在路上用過這個手機,問題都是自己解決的,“一輛擠不上去就再等一輛,最後總能上去的。”小同説。

  記者手記

  “小黃帽”的時代一去不返

  在採訪中,很多家長都提到無比懷念那個年代:孩子們戴著小黃帽,排著隊,唱著歌回家,一個孩子到家了,大家一起向他揮手再見……這種情景的前提是,沒有混亂的交通和讓人擔憂的社會環境,而且,孩子們都住在學校附近,很多是鄰居。

  打破這一切的是擇校的熱潮,當家長選擇學校首先考慮的不是距離,而是是否名校,升學率多少,就近上學的原則形同虛設,孩子自己排隊回家的夢想就已經破滅。當上千名甚至數千名孩子從全市各地每天向一個地方匯集,交通怎麼能不混亂?對孩子過馬路都不放心,固然是中國式家長的憂慮,但擇校衍生的諸多問題卻是這種困境的源頭。不是家長不願意放手,而是因為,身處教育大環境的怪圈裏,已經無法放手。J024 龐錚錚攝J123

  送孩子步行上學

  約25%

  掏6000元房租

  逃不開接送之苦

  大約四分之一的孩子是由家長步行接送的,他們大都住在離學校1公里以內的地方,基本都是“學租族”。

  4年前,張女士在離學校800米的地方租了一個一居室,幾年間,房租從3500元漲到了6000元,可是她夢想的讓孩子自己走著上下學的願望最終也沒能實現。“本來打算一到五年級就讓孩子自己去上學,可是前不久有小學生在校門口被家長的車撞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固然重要,可安全更重要,千萬不能一疏忽成千古恨。”

  對交通狀況的普遍憂慮是家長們不能放手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上學的路上,要過一條大馬路和一條小馬路,其實大馬路還好説,大多數人都會等紅綠燈,最可怕的是那條學校附近的小馬路,老師負責把孩子帶到校門外路邊,放學時分,那條街混亂到讓人無處下腳,經常發生交通事故,讓人怎麼也不能放心。”最近,學校門口增設了交警崗位,每天都有一名交警負責專門維持學校附近的交通,可無奈接送孩子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數量遠遠超過了街道的承受能力,混亂狀況並無太大改觀。

  劉女士的家離學校也就200米,放手了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上下學之後,她決定恢復“護送”,她的憂慮來自學校周邊的那些小店。孩子自己上下學之後,她發現孩子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有時候在路上竟然耽誤一個多小時,“偵察”了一番之後,她才知道這一個小時孩子在幹什麼,“在路上的小商店買這買那,劣質小玩具、遊戲畫片,五角零食,因為我不讓他買這些東西,所以邊走邊玩,把零食吃完了才敢回家。”聽説有的孩子還會到附近的黑網吧去上網打遊戲,劉女士決定,每天寧肯上班早退,也要親自去接孩子,“沒有家長接的孩子,就像放了羊,萬一吃壞了,學壞了,怎麼辦?”校園周邊環境的凈化整治了很多年,其狀況卻仍然令家長擔憂。(記者 張鵬)

熱詞:

  • 上下學
  • 五年級
  • 校車
  • 小學生
  • 妙招
  • 經驗
  • 偵察
  • 老年代步車
  • 擇校
  • 升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