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教育圖文 >

一位農村教師的37年堅守路 家鄉教書是最大心願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5日 1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濟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孩子們眼中,他是可親可敬的老師;在同事們心中,他是敬業奉獻的楷模;在當地百姓心中,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如今他已年近花甲,從教37年來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他從未離開過他摯愛的講臺。現在,他已退休離開了他鍾愛的三尺講臺,但他最大的願望還是和孩子們在一起,最美好的回憶還是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就是濟南市豐齊小學退休教師盧傳華。

  在家鄉教書是我最大的心願

  1952年,盧傳華出生在濟南歷城豐齊管理區一個富庶的家庭,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地主出身註定了他日後生活的坎坷。小學剛畢業他就被趕回家,一向成績優異的他長久地徘徊在中學的大門口,他多麼想像同齡人一樣讀書,但命運的不公使他連痛苦與反抗的權利都沒有,很快他被安排到窯廠背石頭、拉板車,後來又到公社裏養豬。

  不能在學業上施展才華,就把鑽研精神放在了養豬上,他參照相關書籍科學飼養,他養的豬是全縣最肥最壯的。通過養豬,大家看到了他踏實、刻苦、鑽研的可貴品質,當全公社得到唯一一個“可教子女”入學的名額時,全村的老百姓都選了盧傳華。當盧傳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家鄉教書。因為是豐齊村的鄉親們給了他上學的機會,幫助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就這樣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走上講臺,成了渴馬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

  從當老師的第一天起,盧傳華就立志要為家鄉的教育奉獻,為百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他自費購買了各種教學雜誌和習題集,為孩子補充學習資料,他教的學生成績名列全鎮前茅。就這樣,他再次出名了。百姓都知道渴馬中學有位盧老師教得特別好,都想把孩子送到他班上。當老校長退休時,鎮領導提出讓盧傳華當接班人,而盧傳華卻婉言拒絕了,他説:“我喜歡孩子,喜歡課堂。我可能是個好老師,但不一定會是個好校長。再説當了校長就離開了課堂,離開了孩子,我不願這樣做。”

  濟南市市南中學成立時,缺少語文教師,鎮教委領導認為盧傳華的水平完全能夠勝任高中的教學工作,就推薦他到三中工作。盧傳華知道去三中就意味著可以在市區工作,工作環境和待遇都比現在要好很多,然而,他更明白沒有豐齊的百姓就沒有他的今天,所以,盧傳華毅然放棄了去三中工作的機會。當豐齊中學改為豐齊小學,全鎮初中合併為黨家中學時,盧傳華再一次選擇了放棄去中學教書的機會,留在了豐齊小學。雖然盧傳華很多年前就被評為了中學高級教師,然而因為在小學教書,至今仍未聘任,工資自然也沒有兌現。很多老師都替盧傳華感到惋惜,常常説,當初那麼多升遷的機會,無論哪一個都比現在強。盧傳華總是淡淡地一笑,説:“我現在的工資都花不了,能夠在家鄉教書是我最大的心願,我已經很滿足了。”

  37年了,盧傳華始終懷揣著感恩之心,紮根于家鄉的教育事業,默默耕耘至今。雖然已經退休,盧傳華還和學校保持聯絡,幫助學校帶帶年青教師。

  最大的願望是想孩子們在一起

  盧傳華不願讓課堂成為老師的一言堂,而要成為學生成長的舞臺。他把從杜郎口中學學回來的經驗,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盧傳華現在的課堂,仍然是學校很多老師學習和追求的課堂。因為他深知:每一堂課的質量,都影響著孩子們生命的質量。

  盧傳華發現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光靠課本是遠遠不夠的。他自己出錢為學生買來課外書,在班裏建立了“書箱”,鼓勵學生多讀書。學生的視野打開了,有了表達的慾望,盧傳華因勢利導,號召學生們寫日記、辦班刊。在盧傳華的帶動下,學生們都開始寫日記了,每天或長或短,都要把一天的收穫和思考記錄下來,交給老師。盧傳華總是一絲不茍地批閱。漸漸地,從學習的收穫,到生活的感悟,甚至是青春的困惑學生們都會在日記中與盧傳華交流,盧傳華透過日記走進了學生心靈。日記本用完了,學生就會隨手一扔,細心的盧傳華總會撿回來,小心地珍藏起來。學生畢業回母校時,盧傳華就把當年的日記本拿出來,送還給他。學生們不斷被這種溫情感動著,他們知道老師還給自己的不僅僅是一個日記本,更是他們青春的記憶和老師對他們的深情厚誼。至今,盧傳華的辦公桌旁仍然放著那個珍藏著兩百多本日記本的小木箱,它已經陪伴盧傳華走過了很多年。

  盧傳華還號召學生創辦了班刊———《雨花報》,最初的班報是用掛曆紙當材料,學生用彩筆一筆一劃畫出來的,很稚嫩還有些粗糙。但是,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盧傳華也從中學到了小學,《雨花報》從2000年創辦開始,從未間斷過,到現在已經出版了130多期。不管《雨花報》在孩子們手中傳閱得多麼破舊不堪,總會被盧傳華精心地修補好,收藏起來。上學期,在學校的支持下,《雨花報》成為豐齊小學的校刊。

  緊張而充實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盧傳華漸漸上了年紀。學校裏為了照顧他,向他提出可以不再擔任工具學科的教學任務。但是盧傳華卻説:“別看我老了,可是我一站到講臺上就渾身是勁。不教語文,不當班主任,跟學生接觸的機會就少了,我不願意離開孩子們。”在盧傳華的堅持下,儘管馬上就要退休,他仍然擔任著六年級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同時還兼任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學。

  從教37年當了37年的班主任

  教師,教書育人,除了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班主任就有更多的機會和孩子們接觸,去了解、發現、關心、引導每一個孩子。盧傳華是這樣認識班主任工作的,所以每學期他總是積極爭取當班主任。“做班主任工作,對學生要有誠心、愛心、耐心,才能與學生交心、知心、傾心。”盧傳華告訴記者。為了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他每學期都要進行家訪,往往帶完一屆學生,能到每個學生家去過四五趟。遇到特殊學生,家訪就更多了。小安從小在內蒙古長大,廣闊的草原賦予了他粗獷甚至有些桀驁不馴的性格,由於衝動魯莽,出手傷人,曾經兩次進過少管所。家人實在沒有辦法,一度想放棄這個孩子。小安的舅舅住在豐齊村,知道豐齊中學的盧傳華愛生如子而且教育學生很有方法,就把這個信息告訴了小安的家人。小安的媽媽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從內蒙古來到豐齊,來到盧傳華班上。然而,小安頑劣的天性並沒有因為地域不同而有所改變,這個來自內蒙古海拉爾的孩子在新的環境裏,依然是我行我素。

  盧傳華以前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怎麼改變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盧傳華發現,小安很重義氣,從不主動惹事,打架也總是有原因的。於是,盧傳華以他那“潤物細無聲”教育方式開始了對小安的感化工作。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盧傳華五次到小安舅舅家家訪,與他舅舅和母親共同商討轉化小安的措施,每次都把小安在學校的點滴進步告訴他們,讓他們對孩子樹立信心。在學校裏,盧傳華常常為小安補習功課,還為他墊付了部分學雜費。一次週末,盧傳華還特地邀請小安和幾個同學來家裏吃飯。那個年代的農村,並沒有多少好吃的,可是盧傳華還是精心地做了幾個菜來招待他的學生。孩子吃完飯以後,又和盧傳華下了幾盤棋,才戀戀不捨地離去。小安在當天的日記裏寫道:“長這麼大,我是第一次去老師家做客,第一次有人這麼看得起我,我再也不能給老師添麻煩了。”後來,盧傳華充分發揮小安體育方面的特長讓他擔任了體育班長,在學校運動會上,他帶領同學們為班級爭得了很多榮譽。升入高中後,小安繼續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海拉爾政法學院,現在已經是一位出色的法律工作者了。

  盧傳華現在教的六年級一班,有27名學生,其中體重75公斤以上的學生就有3名,這又成了盧傳華的心事。他和學生們商量,利用大課間在操場跑步來鍛鍊同學們的體魄。就這樣,每當大課間,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教師帶著27名學生在操場上跑步的身影成為了豐齊小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盧傳華和孩子們約定的那天起,到現在已經堅持跑了一年多了,也從最初跑一圈堅持到跑五圈了。而孩子們跑的每一步、每一圈、每一天都有盧傳華的陪伴。盧傳華説:“學生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班主任應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水平,還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讓他們能全面發展。”盧傳華就是這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堅持做到,用他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育人有道,潤物無聲。豐齊村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萬千桃李已經開啟了人生新的航程,只有盧傳華依舊堅守在屬於自己的那片教育田野上,用自己一顆溢滿愛的心靈為身邊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繼續深情地守望。 (記者 尹萍 通訊員 魏紅)

  【記者感言】

  植根教育堅守一生

  曾經有多少次盧傳華可以離開農村去往城市,他選擇了放棄,默默堅守在教學一線,將自己一生的美好時光都奉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

  37年來他一直在堅守著自己的志向,雖然已年近花甲、雖然已滿頭白髮,但他仍堅持在教育一線,將教學與班主任工作一肩挑。特別是最後一年,學校體恤盧傳華的辛苦,想給他減一些課,但遭到了他的拒絕。每週14節課的教學任務再加上班主任工作的瑣碎,對一位六十歲的老教師來説,的確很繁重,可在盧傳華看來,堅守著自己當年立下的志向,和學生在一起,看著他們一點點成長,讓他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採訪最後,他告訴記者,這一生沒有什麼遺憾,這都自己的選擇。他喜歡和他的學生在一起,他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在學校裏看著學生快樂地成長,就是他最大的幸福。雖然這一生沒做過什麼驚濤駭浪的大事,也沒創造什麼豐功偉績,但只要一提起他培養出的一批又一批的好學生,盧傳華的眼睛裏閃爍著的就只有幸福。

熱詞:

  • 農村教師
  • 農村教育
  • 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