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學夜校喚醒農民工那顆讀書的心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5日 17: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甘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想法 讓農民工靠近國學

4月20日晚8時,蘭州雁灘“綠雲書庵”院內的一間大房子裏,20位來自不同地方的農民工如同剛剛走進學堂的少年一樣,看著電視裏的講解和領讀,他們高聲朗誦著《中庸》中的句子:“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些農民工裏年齡最大的不過22歲,最小的才19歲。已經60多歲的劉易親切地稱他們為“孩子們”。從他們朗誦時臉上透出的神情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們是多麼珍惜這樣一次特殊的學習機會。“綠雲書庵”的主人劉易告訴記者:“農民工國學夜校開了差不多兩個星期,因為他們平時要打工,我只能在晚上給他們播放國學知識碟片,儘管現在前來學習的人不多,但是我真心希望這個課堂能夠繼續辦下去。”

“綠雲書庵”是蘭州市首個由個人創辦的民間公益圖書館,兩個星期前,館主劉易把自家的電視機和DVD搬到了書庵,並買來大量國學碟片開始給租住在附近的農民工免費播放國學知識。考慮到農民工白天要打工,劉易將播放時間放在晚上。“剛開始只有一兩個人來看,但幾天下來,人數已增加到了20多個。”

劉易説,剛開始播放的是《論語》,許多人對這個並不陌生,隨著電視裏的講解,許多人還能自己背誦其中的一段。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劉易最初的想法有些落伍,這些年僅20歲左右的新生代農民工文化底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但會背誦並不意味著就理解,於是,劉易想到了一個辦法,就直接買來百家講壇于丹的《論語心得》,這種帶著講述與解讀且與現代社會結合的課程讓這些農民工學習興趣大增。

20日晚上正好是《論語心得》的最後一講,其間還播放了《中庸》,先讓大家熟悉。

次日,劉易開始播放《易經》,這個課程對於這些農民來説多少有些陌生。“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些前來學習的民工們對此很難理解。“好在我買的是帶講述與釋義的碟片,經過解釋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而之前,這些民工們對《易經》也接觸不多,隨後,劉易讓他們留下來座談,交流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許多農民工在交流過程中,講述了自己的特殊經歷,也講述了在國學課堂上所學的經典文章帶給他們的幫助。

新魅力 內在素質悄悄發生變化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國學走進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話題屢見不鮮,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劉易説:“現在年齡在50歲以上的老一代農民工大多返鄉,他們逐漸從城市隱身而去,代替他們的是更加年輕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與其父輩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無論是其行為取向還是心理意識都已被城市化,他們希望過上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更希望被城裏人所接受;同時,由於城鄉之間的二元制度樊籬還沒有根本拆除,城市社會對他們的排斥依然存在,因此,他們無法有效融入城市社會,而不得不漂浮于城鄉社會之間。”

經過兩個多星期國學教育的熏陶,來學習的這些農民工的內在素質悄悄發生著變化。劉易説:“這些孩子們不但支持這樣的活動,積極參加並鼓勵身邊的人前來學習,而且在言談舉止方面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國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出門的時候,他們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待人接物也變得彬彬有禮,像過去那樣衣衫不整、滿身酒氣的影子已看不到了。”

劉易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就在幾天前他們播放完碟片交流時,有人私下議論晚上去偷工地鋼卡賣錢,其中一人聽到後嚴肅地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場的人聽了這番話,無不驚訝這樣的效果。有些在週末下午上完免費補習課的農民工子弟,放學回家把學國學的消息告訴了媽媽,還鼓勵媽媽去聽課。現在一到晚上,家長和孩子一起學國學的也越來越多。劉易説,這樣可以幫助家長改變教育子女的習慣,讓家長和孩子在傳統國學教育的熏陶中一起敞開心胸,開拓眼界,重塑人格。

新思維 國學逐漸改變處事心態

兩個星期的觀看和學習開始逐漸改變著這些人的想法和處事心態。

劉易説,以前他傍晚下班回家時,總能在住所周圍看到許多臉上還帶著稚氣、無所事事的拿著手機按來按去的農民工。那時起,自己開始有了讓他們學習國學的想法。在眾多的學習者中,來自榆中的劉新是最為認真的一個,他甚至將書庵內一間空著的小單間租了下來,白天他和妻子上班,晚上吃完飯後就去學堂。一方面方便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照看書庵。一般看完碟片是晚上10時許,劉新全無睡意,這個時候妻子打開小電視看會節目,而他則躺在床上看看從書庵借來的圖書。

“自從學習國學後我覺得人應該有所追求,如果不學習,自己一輩子就只能是個下苦打工的。”劉新的妻子劉芬是古浪人,只有初中文化,在學習之前,她幾乎對國學沒有任何概念。“這個詞,我從來沒聽過,不知道究竟啥是國學?”

現在劉芬和丈夫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多學習些知識,明年把3歲的孩子接到蘭州上幼兒園,晚上他們還能輔導。這樣孩子將來的學習肯定不會差。

“他們中很多人因為接觸了國學而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改變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劉易説。不僅如此,現在每個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他還組織蘭州大學的志願者為農民工兄弟們免費補習學校課程,同時還教些簡單的國學知識。作為一位每天都要和農民工以及農民工子女打交道的民間圖書館館長,劉易非常了解農民工群體的精神需求。國學課堂讓他們重新走進教室時,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幾乎在一瞬間爆發。

“我們希望農民工群體的文化生活能夠得到更多關注,希望他們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城市文化生活中去。”劉易認為,“農民工國學課堂的設立,也為社會了解農民工群體的文化需求創造了機會。”

前來學習的杜翠清告訴記者,她現在很喜歡説上幾句國學句子,她頗感自豪地説:“我記得可熟了。”每次國學課都得坐上一個多小時,可杜翠清卻覺得時間過得太快。與杜翠清一樣,田雷自從參加了國學課堂,現在每天下班後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同事比賽學國學。

新變化 喚醒農民工群體性記憶

其實,在“綠雲書庵”,年輕的農民工們幾乎是在彼此影響中共同成長著,這與劉易最初的設想一致。“雖然我們這只是個民間圖書館,但社會功能和正規圖書館一樣,我們用草根服務草根的方式一樣會喚醒農民工的群體記憶。”

相比從前,現在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日漸豐富,但從總體上説,農民工的文化生活仍比較單調。劉易此前調查發現,看電視和打牌仍佔據農民工文化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蘭州大學社會學院的調查顯示,農民工進城後對知識的補給並不充分,業餘生活充斥著喝酒、聊天、打麻將等。農民工群體的文化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目前的文化供給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劉易看來,待人以信的“仁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學”,一定會改變新生代農民工的心態和文化傾向。比如,來“綠雲書庵”學習的梁學成,剛開始覺得沒什麼興趣,但是來了幾次後,聽到于丹講解的《論語心得》,開始有些上癮,之前晚上只是抱著手機上網的他也拉著女友一同來學習。

“現在,每天下班後我都會認真學習,感覺自己無論在生活方面還是在知識方面都充實了很多,所以我可以驕傲地説我是農民工,是一個堅強、自信、樂觀的農民工!”梁學成説。

“城市在著力解決農民工打工掙錢、享受公共服務的同時,不能忽視解決他們的文化貧困和思想困惑問題。城市接納農民工,不僅要支持他們打工掙錢,還要扶文、扶志,這有利於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發展成才,讓他們與他們工作生活的這座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人們融為一體。”

劉易,蘭州民間圖書館“綠雲書庵”的主人對他近來給農民工播放國學影片的行為有著如此深刻地闡述。在他的意識裏,讓農民工學習國學知識,是一種群體性記憶的喚醒,恰恰是把“包容”和“融入”的思想植入農民工的意識裏。(西部商報 唐學仁)

熱詞:

  • 國學
  • 劉易
  • 甘肅
  • 蘭州
  • 民間圖書館
  • 綠雲書庵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