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田桂榮一家67載照料抗日功臣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3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英雄連長異鄉負傷

“老沙叔愛吃蔬菜,我就在自家地裏種了些,吃着新鮮。”7月10日,筆者來到衡水市饒陽縣東裏滿鄉郭村時,64歲的田桂榮正忙着收拾院子裏種的黃瓜、小蔥、西紅柿……

田桂榮所稱的“老沙叔”即沙永增。今年已89歲高齡的他身子骨依舊結實硬朗,説起話來底氣十足,一口濃重的京腔裏不時蹦出幾句饒陽話。

老家北京房山的沙永增20歲時就懷着滿腔熱血參加了冀中回民支隊,由於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很快便當上了連長。沙連長“三槍打死倆鬼子”、“神槍退敵”的故事,在當時曾傳為佳話。1944年底,轉戰到滄州青縣的回民支隊趁夜攻打火車站附近的敵軍據點,沙永增在戰鬥中被一顆流彈打中右腿,根據組織安排,輾轉來到設在饒陽縣郭村的我醫療機構治療。經過三次大手術,沙永增的腿總算保住了,卻落下終身殘疾。曾當過我黨地下交通員、對部隊有着特殊感情的尹景山,主動提出把沙永增接到自己家養傷。從此,兩人變成了沒有血緣的“親兄弟”。

抗戰勝利後,按規定沙永增可以回到老家北京房山琉璃河,但因為回去也沒了親人,加上與尹景山難以割捨的兄弟情誼,沙永增選擇了繼續留在郭村。新中國成立後,沙永增在郭村分到了房子和土地,和尹景山成了鄰居。他腿腳不便,一些粗重活兒都是尹景山和鄉親們幫他做,棉衣棉鞋、洗洗涮涮則由尹景山妻子王芙蓉一手“承包”。逢年過節,尹家更少不了他的碗筷。

老英雄有了新家

1968年,尹景山的兒媳田桂榮進了門,當得知公婆照顧非親非故的傷員的故事後,不僅對公婆更加敬佩,也把沙永增當做長輩來敬重。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尹景山夫婦先後去世。因為沙永增一生沒有婚娶,膝下無子,田桂榮便主動接過了義務照顧老英雄的擔子。幾年後,沙永增患上了腦血栓,行動更加不便,田桂榮夫婦便把沙永增接到家裏照料。

搬進田桂榮家後,沙永增享受着最高“待遇”:不僅住的是田家最好的房屋,而且因為沙永增是回族人,田桂榮一家改變了原來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完全遵從沙永增的民族習慣。為讓沙永增吃的順意,每次做飯前,田桂榮還讓老人“點菜”,老人想吃啥給做啥。遇到老人頭痛腦熱厭食,田桂榮就一勺一勺喂,既怕熱着又怕涼了。沙永增受傷的雙腳常年腫脹,穿不進買的鞋,田桂榮就糊夾布剪鞋樣,為老人準備合腳的布底鞋。老人右腳趾失去知覺,她常為他邊洗邊按摩,擦乾後還幫老人修剪趾甲。

2000年秋,田桂榮的丈夫突然患上了腦血栓,半身不遂,喪失了勞動能力。不巧的是,一年以後,沙永增的腦血栓也復發了。照顧兩個病人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田桂榮的肩上。當時,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田桂榮的兒子、兒媳每天種地,在附近打零工,她還得照顧不到一歲的孫子。短短半個月,她就瘦了10多公斤。

沙永增看在眼裏,疼在心上。為了減輕田桂榮的負擔,原本喜歡喝茶的他很少喝了,為的是少解一次手。老人還儘量少吃流食,為的就是能讓田桂榮多休息休息。有一次,老人抹着淚説,“閨女,都是我拖累了你,我看我還是走吧!”田桂榮看懂了老人的心思,安慰他説,“叔,您別走!既然把您接來了,我就要照顧到底,再苦再難,我也撐得住。”

晚輩們也對沙永增十分孝順。田桂榮的兩個女兒每次回娘家,都大包小包地給老人帶禮物;小孫子放學回家後,放下書包就往沙永增房間裏跑,“老爺爺,再給我講個故事吧……”每當這時,老功臣就笑得合不攏嘴。

饒陽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説,他們曾幾次動員沙永增去縣光榮院住,老人就是不肯:“在這就挺好,不給組織上添麻煩了。再説,我也離不開這個家!”
 

熱詞:

  • 田桂榮
  • 沙永增
  • 回民支隊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