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窮山村成“桃花源” 史明星為民謀利傳美名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8日 1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城網唐山9月8日電(張光明 張明月)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情義之聲在天地間迴旋,忘不了,忘不了......

史書記走後,人們將悲痛化作力量,將淚水寫成文字,捫心自問:一個人的心究竟有多大,能裝得下多少人、多少事情?一個人的愛能有多廣,有多少應該分給他人,又有多少應該留給自己?一個農村幹部究竟要付出多少才能收穫一世美名?

有人説:史明星走了,同時也留下了很多很多……村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史明星的腳印;村裏的每一點變化,都有史明星的故事;村裏的每個人心裏,都有史明星的名字。也有人説:他帶著對家鄉父老的無比眷戀,帶著對青山綠水的無比熱愛,走了,長眠在他灑滿畢生心血和汗水的山崗,守望著花開花落。史明星帶領村民致富的場景仿佛就在昨天,時間會推移,歲月會褪色,但那驚動天地的幹勁卻越發清晰地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村民説:如果沒有史書記,石梯子溝村也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我們打心眼裏感謝這位好書記!

石梯子溝村位於遷安市北部,四面環山、碧水環繞,曾經是一個窮得叮噹響的純山區村。全村289戶,1126口人,林地570畝,山場4000畝。改革開放前,這裡是一個“地少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窮山溝。多少年來,鄉親們一直過著“吃糧靠返銷,花錢靠雞窩”的困難生活。帶領他們奮鬥幾十年,把窮山溝變成“桃花源”,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

1980年,石梯子溝村打響了向大山要效益之戰。當年,村集體籌資興建了採石場,邁出了改寫貧窮歷史的第一步。石灰石的開採又帶動了運輸業的發展,目前全村運輸專業戶達到200多戶,僅運輸業一項年收入就達1000多萬元,徹底摘掉了“窮帽子”。在全國集體企業轟轟烈烈改制的形勢下,史明星沒有跟風,依然堅持走集體所有制之路,保證資源永遠是全村人的。後來,在很多地方都把本村的資源賣給個人開發的時候,史明星卻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和誘惑,堅持走集體開採之路。採石場的興建讓石梯子溝村人掘到了第一桶金。然而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鄉親們絕不能坐吃山空,得找條長期致富的路。史明星又瞅準了村南的荒山。1984年10月1日,“圍山轉”造林工程拉開序幕。晨曦初露,史明星第一個走出家門,在荒山上刨下了第一鎬。從此,他與荒山“摽”上了:家中一把大火,幾乎把房子燒落了架,他沒有下山;老母骨折住院,他沒有下山……久而久之,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從此,他每天都在衣兜裏裝滿花生米,每當胃疼,就悄悄地抓出一把塞進嘴裏……75天,史明星吃了20多公斤花生米。最後,他被群眾抬下山,經檢查,胃已嚴重穿孔……史明星因地制宜,帶領村民大搞“圍山轉”工程,在座座荒山禿嶺上栽出了全國聞名的“千畝圍山轉生態經濟林”。6萬株幹鮮果樹還形成了“千畝圍山轉果園”。

1982年倡導成立農機股份合作社,把遷安農機學校老師請到村,一次就為本村培訓駕駛員42名,由此帶動村民增收1000余萬元;1984年,帶領幹部群眾實施“圍山轉”工程,建成了全國聞名的“千畝圍山轉生態經濟林”,實現了“遠山高山松柏戴帽、低山淺山果樹纏腰”的目標;1996年以來,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花果觀賞區、百花莊園、頤壽宮、頤壽湖4個景區13個景點,成功舉辦“觀花節”14屆,接待遊客逾百萬人次,累計為農民增收420多萬元,成為遷安市第一個鄉村旅遊示範村;2002年,積極響應退耕還林號召,建成了1000畝水土保持經濟林、3500畝荒山綠化的“綠色銀行”。他實幹加巧幹,最早利用測繪技術搞山場開發,最早運用滴灌技術,率先創出具有普遍意義的“以果帶林”模式和特色開發荒山經驗。經過艱苦奮鬥,石梯子溝村昔日“地少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窮山溝,2010年工農業總産值7150萬元、集體積累達1000多萬元,村民個人儲蓄存款逾4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上任時的41元提高到12812元。

石梯子溝村變了。村民們享受到了村裏厚實“家底”帶來的實惠:1986年,村裏用上了自來水;農業稅未免時,全部由村集體統一代繳;中小學生“三費”沒免時,也由村集體全包;村裏出資為村民上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家庭財産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還有60元到100元的養老補助;2005年,村民家家看上了有線電視,費用同樣是村裏承擔……到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812元,固定資産達到663.9萬元,集體積累達到1000多萬元。

史明星常説:“有損集體利益的事一件也不能辦,佔集體便宜一會兒也不行。”多年來,他外出給村裏辦事從未領取過出差補助,上級批復的獎金他沒有領過一次,至今還有12797元各類獎金存在村集體賬上。正是因為這份正義感,讓老百姓服,贏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讚譽。

史明星走了,但他把他的精神留給了人們。瞬間,遷安市掀起了向史明星學習的熱潮,“我們要把史明星同志的精神發揚下去,讓更多黨員成為史明星那樣的楷模,讓更多的山村成為像石梯子溝那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史明星生前領導、大崔莊鎮黨委書記唐延海曾説。召開座談會,舉辦農村黨支部書記論壇,開展“學明星、樹形象、爭當服務先鋒”和“學明星、鑄師魂、紮根山區、獻身教育”等主題活動,在楊善洲、史明星先進事跡的感召下,遷安全市上下紛紛以各種形式開展學習對標活動。

2011年5月12日,唐山市委做出《關於在全市共産黨員中開展向史明星同志學習的決定》。《決定》中説,史明星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實際行動,展示了新時期農村黨組織書記的精神風貌,為全市黨員幹部樹立了學習榜樣。隨後,一場“學習史明星,爭當時代先鋒”的學習教育活動在唐山市上下展開。

史明星,永不隕落的明星,他的精神在人間散發著熠熠生輝,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下去,讓這種精神更好的為民服務,為民謀福利。

熱詞:

  • 唐山
  • 遷安
  • 史明星
  • 一心為民
  • 中國好人
  • 搜索更多唐山 遷安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