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生産性保護:“非遺”傳承新方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7日 0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湖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日報訊 見習記者 程鳳 記者 彭磊 實習生 林晗茜

  2006年武漢市始設非遺名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也於今年6月首次亮相。昨日,湖北省暨武漢市首個非遺生産性保護傳承園開園。從保護到傳承,再到産業開發,武漢市在“非遺”傳承之路上,愈走愈好。

  “非遺”開發勢在必行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産性保護方式”,是通過産業開發、政策扶持等,讓非遺項目不僅是博物館的“寶貝”,也能走進人們生活,為人所用。

  評選非遺項目、設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諸多“非遺”保護舉措紛紛出臺。但“只保護不開發”,顯然不夠。

  不少耗時長、成本高的“非遺”項目,因資金問題難以維持,如木雕船模省級傳承人潘正斌已不再繼續前業。“挑花的採樣、找布等各種程序,都需要錢。1萬元的非遺名錄項目補貼,壓根不頂用。”國家級非遺項目“黃梅挑花”傳承人石九梅的兒子陳曉鴻稱,“還需通過出售作品等保證一定的經濟效益。”

  “生産性保護”呼之欲出。武漢高龍城,就是省、市打造的一張以非遺技藝展示為特色、以傳承為目的、以産業開發為方向的文化旅遊品牌,形成一個展示、表演、銷售“非遺”項目的産業鏈。

  還需價格更親民

  此前,江欣苑社區傳承園曾試運營幾個月,吸引了不少遊客,其中不乏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據稱,目前已産生逾500萬元的經濟效益。

  不過,不少本身已價格不菲的“非遺”項目作品,經過後期包裝,價格隨之翻了不少。記者昨日看到,在傳承園的各店內,手工成品樣樣製作精美,但價格卻很不“親民”,動輒上千元乃至數萬元。

  看客雖多,但掏錢者少。不少觀眾表示,“非遺”項目的生産性開發不能過度,在吸收現代元素、滿足市場需求時,還要保證傳統核心技藝的傳承。

熱詞:

  • 傳承人
  • 非遺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保護傳承
  • 新方
  • 親民
  • 保護方式
  • 作品
  • 遊客
  • 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