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姜春康:一年6000億“貓膩”被審計出,問責誰?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4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3日,國家審計署發佈了去年審計署績效報告。2011年,審計署全年查出主要問題金額866.8億元,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共查出問題金額5210.2億。從審計發現問題角度,審計工作的投入産出比為1:96,即從投入産出比來看,審計署每花費1元,可促進國家財政增收節支96元。(8月14日《京華時報》)

  6000億“貓膩”被查出,如此“審計風暴”讓公眾震驚叫好。記得2003年“審計風暴”興起,公眾就震驚兩點:一,審計署像“鐵麵包公”,公開點名批評部委不商量,很給力;二,各部委及其他行政部門違規用錢,數字龐大。

  今年亦如是。6000億,非小數目。儘管審計署稱,93%問題已整改,但一如鐵事實擺着——還有7%尚未解決。儘管和其他國家審計署比“投入産出比”,英國1:13,日本1:26,美國1:82,我國審計署所交答卷“尚可”,可公眾更關心的問題不是“1:96”就值得可歌可賀,而是作為“國家財政看門狗”(前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語)的審計署,既然查出問題,整改下就就畫上完美句號了嗎?“審計風暴”不能止於整改,更需問責。

  每年,公眾都翹首以盼審計報告出爐,尤其自鐵腕審計長李金華出現,他一度成為我國“官員良心”代言人,更讓猛烈的“審計風暴”變成了一場可視化的不留情面的“點名大批判”。這,契合了公眾痛恨腐敗,痛恨公權謀私,痛恨侵蝕公共資源,痛恨擠佔挪用、亂收費,痛恨一切損害公共利益的違規行為的心理意願。因此,“審計風暴”富含公眾寄望。如,前一段審計署就公開指出鐵道部違規花1850萬拍中國鐵路的宣傳片,就獲讚譽一片。

  讚譽過後,問責亟需跟上。李金華説過,懲治腐敗、官僚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透明,實行陽光政策,這話一語中的,不僅點名要公開,整改要公開,問責更要公開。可遺憾的是,每年的審計報告中,都詳述違規事實,卻對問責要麼寥寥數筆,要麼語焉不詳。誠然,這和審計署作為行政體系監督其他行政部門“同行”的屬性有關,其施展拳腳必受到拘束。可,“審計風暴”雖前期目的是查,可終極目的還是能捲起“問責風暴”,給上級政府查出問題根源,查出責任人提供重要法律依據。

  審計,對政府負責,也是對民眾負責。明確“1:96”數據,重要,展示審計部門自身“陽光運作”,很好。不過,問責6000億“貓膩”,揪出並嚴懲相關責任人,而非整改後完事,更符合民眾當前訴求。淺嘗輒止、蜻蜓點水式的簡單整改,更多是治標的“亡羊補牢”之舉,而非“殺雞儆猴”勇猛治本途徑。掀起“問責風暴”,尚需從法律上給予尚方寶劍支持,擺脫“問責困境”的逼仄空間,同時嚴懲違規部門和個人,而不僅止於整改;尚需“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陽光政府”,嚴格規範“三公經費”,並堅決向全社會公開等。

  審計發現的問題能否得到徹底整改,是對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重大考驗。誠如斯言,問責效果如何,同樣考驗政府力度和誠意。期待,“審計風暴”,漸成民眾習慣的自然性制度;期待,每個被查問題都能問責徹底,不留小辮子。

  稿源:荊楚網

熱詞:

  • 審計風暴
  • 貓膩
  • 審計報告
  • 審計機關
  • 審計工作
  • 投入産出比
  • 審計部門
  • 問責風暴
  • 京華時報
  • 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