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德育要鼓勵青少年投入實踐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3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使未成年人度過一個健康、充實、有意義的暑假,河南省孟州市調動社會力量,搭建平臺,以社會活動為載體,按照簡單易行、就近就便的原則,鼓勵青少年走進敬老院、老年公寓、老齡家庭,做“愛心小天使”;動員未成年人積極投身社區鄉村建設,參與社區鄉村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愛綠護綠、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做“文明小義工”。

  我們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又以什麼為本呢?知識教育應該不如品德教育更為根本,如果我們培養出的是學富五車卻道德敗壞的人,那肯定是失敗的教育。

  “明禮讓,厚風俗,教化百姓”——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素來有尊德重教的傳統。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道德的培養更受重視,“養其習于童蒙”,從小學開始就設置“思想品德”之類的課程來推行德育。但是,我們的道德教育,只局限于一門專門課程中,在巨大升學壓力下,更多的被學生當成記問之學,考過就忘,而德育的成果恰恰難以卷面成績來衡量。在內容上,德育課程宣講的更多是“聖人道德”和“英雄道德”,所樹立和宣傳的榜樣經常被人為神化,遠離人間煙火,難接地氣。如果道德教育流於形式、浮于表面,就難以震撼心靈,更難以潛移默化地內化為一個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旅美學者薛涌在《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一書仲介紹了美國的教育方式,他認為,美國的學生教育不像我們國家一樣基本只在“紙上談兵”,以知識性的考試為標準,而是非常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比如社區服務經驗。美國的一些高中,甚至把社區服務當做畢業的一個條件。美國的大學入學申請,除了要SAT的成績外,還要求學生提交帶有自傳色彩的文章、簡歷、社會活動、成就等材料。據説,這要看申請者在社區服務方面的創造精神。

  兩相比較,可資啟發。創新德育形式,形成新的德育成果評價標準,無疑是青少年教育的當務之急。孟州市以社會活動為載體,疏通青少年思想道德實踐渠道,鼓勵青少年投入實踐、知行合一,在活動中産生情感體驗和道德昇華,這是近些年來各地重視、創新德育形式的縮影。在這方面,各地邁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

熱詞:

  • 德育
  • 青少年教育
  • 實踐能力
  • 課程
  • 思想品德
  • 道德教育
  • 孟州市
  • 學生教育
  • 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
  • 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