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億元拍賣時代” 書畫藝術品市場怎一亂字了得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0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隨著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高歌猛進,書畫藝術品收藏已經進入“億元拍賣時代”。收藏市場火熱的同時,不僅知名拍賣公司常爆出負面新聞,眾多的小型拍賣公司從拍品徵集、文物鑒定到圖錄出版等各個環節也存在著欺詐炒作的不法行為。

  中國拍賣行業發展到如今,市場的繁榮更讓無數資本和投資者蜂擁而入分享“盛宴”,國內文物藝術品拍賣主體迅速增多,據行業機構統計,目前國內大大小小從事拍賣的企業已有近萬家。在這近萬家市場主體中,除了位於金字塔頂尖的知名拍賣行外,市場上更多的是如過江之鯽的中小拍賣行。

  書畫市場背後利益複雜

  市場的混亂無序造就了書畫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灰色鏈條,處於這條利益鏈中的各方才能夠相安無事、狼狽為奸。首先拍賣成功,收益最大的自然是拍賣行,即使是正規拍賣一件拍品競拍成功,拍賣行也要收取委託方10%、買家12%的佣金,這還不包含圖錄費、保管費等費用,如此高的利潤是眾多小拍賣熱衷於舉辦拍賣會的原因。從買家來講,儘管現階段藝術品交易額呈幾何級暴漲,但市場的參與者多數是買家和投機商人。由於缺乏投資意識和投資眼光,很多初入拍場、不理解市場水深水淺的藏家很容易買到贗品,成為受害者。這部分買家,在每場拍賣中都會佔有一定比例,他們往往買到贗品還自認為買到的是名家真跡,不知不覺地助長了某些小拍賣行的造假氣焰。

  從拍賣的從業者來説,拍賣行往往會雇傭某些業內專業人士來為自己鑒定,而這些活躍在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專家們也要根據藏品的市場行情從中提成。中國收藏名家協會山東分會會長徐信平也曾説,業界還存在以“幫人掌眼”為行業的人,提成固定在12%上,收入頗豐。在利益面前,這些專家往往放棄職業操守,為金錢名利所左右,給錢就出鑒定,讓本已混亂的市場更加無所適從。更有一些書畫作者和拍賣行串通好,自賣自買,幕後雇“託兒”推高自己作品的價格來炒作自己。甚至還有利用拍賣手段洗錢受賄的不法行為。眾多的小拍賣公司還帶動了大批的圖錄印刷、會展、廣告、媒體等等相關行業,一旦涉及小拍賣行假拍等不法行為,這些處於利益鏈條中的相關人員也和小拍賣行沆瀣一氣,共同參與分成,監管缺位漏洞亟須填補。

  整頓“歪風”迫在眉睫

  為了應對這樣的局面,首先要儘快建立權威的鑒定機構,建立健全一整套公正公開透明的鑒定制度,讓拍品在拍賣之前有權威的身份認證後再上拍,這樣可以大大地約束那些有意造假的拍賣公司。其次,要加強行業自律,凈化拍賣行業的不正之風,加強行業協會在市場中的重要監管和引導作用,建立行業自身的規則規範。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中的那些灰色地帶形成約束,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扶助誠信企業。

  從深層的原因來看,國內的藝術品拍賣行業缺乏嚴格的監管,行業法規存在嚴重的漏洞。因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拍賣行業監管和懲戒已迫在眉睫,要加強各部門協調整治那些違法行為。在藝術品拍賣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整頓行業規範、加強市場競爭和淘汰機制,嚴格法律的完善和監督可謂正當其時。雖然真正讓市場走上正軌不可一蹴而就,但只要加強制度建設,相信藝術品收藏市場的規範化、法制化的來臨只是時間的問題。

熱詞:

  • 藝術品拍賣
  • 拍賣公司
  • 拍賣行
  • 藝術品收藏
  • 書畫市場
  • 拍賣市場
  • 藝術品市場
  • 市場行情
  • 拍品
  • 市場主體
  • 搜索更多藝術品拍賣 拍賣公司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