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大球“劍走偏鋒”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0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晚,中國女子水球隊雄心勃勃的倫敦奧運之旅最終以第5名(中國15:14勝俄羅斯)結束。這支被認為最有可能在本屆奧運會上為集體球類項目爭一塊獎牌的隊伍,仍然沒能實現成績上的突破。

  但即使贏了比賽,中國女水無人關注的現實也很難得到太多改變。

  中國女水本次是以去年世錦賽亞軍的身份來倫敦的,卻成了一支幾乎被人遺忘的隊伍。它的比賽通常少有人關注,與西班牙的首演只有四名記者到場。隊員回答媒體提問幾乎言無不盡,領隊劉欽龍甚至許諾替記者安排一次對外籍主教練的專訪。難以相信,奧運期間還有如此“求關注”的比賽。

  胡安加內吉拉爾特,59歲的西班牙老頭,接手中國女水主教練四年,他就把一支魚腩部隊歷史性地帶到了去年世錦賽亞軍的位置。胡安知道自己在倫敦的使命:“我知道一些中國人希望我們得獎牌,甚至是金牌,但這需要很多因素,包括運氣。”

  不過胡安也意識到,就算是拿到奧運獎牌,水球在中國也只是像個漂浮的葫蘆,沒有任何民間的根基可言。

  在中國,游泳的人很多,孫楊、葉詩文在倫敦奧運會上的驚艷表現,讓泳池更加爆滿幾乎毋庸置疑。但在任何一個城市,年輕人打水球幾乎是罕見的一景。

  中國女水有了國家隊是因為2000年水球被列入奧運項目,2004年成立之初,全國只有天津和廣西等少數省份開展水球項目,全國註冊的水球運動員總共不超過50人。而最初的國家女水隊成員多數是從游泳運動員轉行的。剛成立時,很多隊員連水球規則都不清楚,與世界強隊比賽,比分常常有兩位數之差。

  少人關注是中國女水面臨的窘境,但沾了體制的光,水球隊的待遇並不算差。據領隊劉欽龍透露,“隊伍剛成立時,隊員連訓練津貼都沒有,這幾年算不錯了,與其他項目比,收入算中等。水球隊屬於國家和天津共建,所以平時隊員還能拿雙份津貼。”

  由於肩負奧運奪牌任務,水球隊的訓練設施也相當好。建成不到兩年的天津奧體中心游泳館就是中國女水的訓練館。女水備戰奧運期間,重點隊員單人單間,往返駐地和訓練館都有專門大巴接送。全隊不到20名隊員,配備了5人的醫療組。飲食千方百計不停地換,甚至請來了西餐師傅。用劉欽龍的話講:“硬體一流,就是在美國也沒有這樣的訓練條件。”

  幾乎所有中國女子集體項目的崛起,都得益於舉國體制的投入。中國女水中方教練組組長潘盛華堅定認為:沒有舉國體制,就沒有中國女子水球隊。

  但靠體制,並不能打消中國水球人對未來的擔憂。

  領隊劉欽龍不諱言,中國女水的發展模式和中國女足、女曲、女壘還有女子冰壺相類似,都是借助體制優勢,招收優秀運動員,聘請高水平外教,實現冷門項目在世界大賽上的重大突破。而隨著老隊員的退役,這些項目面臨著人才斷檔,一時的輝煌都變成曇花一現。

  暫時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如果把資源耗費在這樣幾乎沒有任何群眾基礎的項目上,目標只是四年爭一塊奧運獎牌,又有多大的意義?即使真的拿到了金牌,這樣的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當今時代,還有多大的存在價值?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足籃排等大球項目全線潰敗,但這些比賽場恰恰被證明是最具人氣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還需要“劍走偏鋒”,耗費更多的資源去爭取一塊無人問津的水球獎牌嗎?

  本報特派記者 伊志剛 發自倫敦

熱詞:

  • 劍走偏鋒
  • 大球
  • 中方教練組
  • 外籍主教練
  • 女曲
  • 隊員
  • 魚腩部隊
  • 水球隊
  • 比賽
  • 比分
  • 搜索更多劍走偏鋒 大球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