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紙協議書能治愈醫生收紅包頑疾?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1日,衛生部發佈了《加強公立醫院廉潔風險防控指導意見 (徵求意見稿)》。 《意見稿》規定,患者入院時,要進行醫生不收紅包、患者不送紅包雙向簽字,協議書納入病案管理。 (見月2日 《新京報》)

  寄生於醫患關係間的紅包,是社會不良風氣在醫療服務領域的映射,是對醫者仁心的踐踏。衛生部的 《意見稿》,表明了對遏制醫生收紅包這一頑疾的態度。但此消息甫出,也引來了社會對其的置疑:一紙協議書能治愈醫生收紅包頑疾?

  説醫生收紅包是頑疾絕不為過。首先,醫生索取收受患者的紅包是我國法律所不容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明確規定: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其次是對醫生收紅包問題,全社會從來都是大力斥責的。近10多年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也先後出臺了眾多處罰辦法。但結果如何呢?不但 “濤聲依舊”,且已發展成為了醫療服務領域的“潛規則”。

  如果某一現象連法律也無能為力時,一定是受到了法律外因素的干擾。在尋求解決之道時,我們就應當把眼光放寬些,考慮其存在的體制土壤。醫生收紅包屢禁不止的背後,是我國醫療體制本身存在的問題。

  有人説醫生收紅包是因為患者送紅包,而患者送紅包是對醫生低收入的補償,這話未免太過牽強。醫生收入高低是政府和醫院的責任,與患者有何干係?那患者為什麼要送紅包呢?客觀地説,絕大多數患者給醫生紅包,其動機無非有二:一是想早日住院。門診患者的病情需要住院治療,可當時沒有空閒病床,需要排隊等待,患者只好給醫生送紅包,請其幫助疏通關係,以便能早日住院。二是想在治療中得到關照。患者住院後給醫生紅包,是希望醫生在治療中細心些,別濫檢查、濫用藥;患者手術前給醫生送紅包,是期盼醫生能在手術中認真些,使自己少受些痛苦。説到底,患者給醫生送紅包,是對醫療服務不公平、對醫生不信任的一種無奈之舉。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就是將百姓的無奈説成是自願,患者給醫生送紅包即是一例。如果醫院中的住院病床使用是公開透明的,是根據患者的病情重輕和排隊時間公平入住的;如果每個醫生都是認真負責、按臨床路徑給病人治療或手術,患者憑什麼將辛苦掙來的錢送給別人?要知道患者住院之時,也是經濟開銷最大之時。

  由此可見,醫生收紅包現象絕不僅僅是一個個體層面的道德問題。有簽字拒收紅包協議總比沒有好,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醫生收紅包這一頑疾,還要標本兼治──一方面對收紅包的醫生進行曝光懲處,另一方面要從改善醫患信任度這個深層次問題上下工夫,如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步伐、改進醫療服務流程、增強醫療服務的透明度,通過規範醫生的醫療行為等措施,讓百姓相信不送紅包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讀完這篇文章後,您心情如何?

熱詞:

  • 醫生送紅包
  • 臨床路徑
  • 風險防控
  • 治愈
  • 醫生收入
  • 紅包問題
  • 紅包現象
  • 醫療服務
  • 病案管理
  • 濤聲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