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美青年合拍DV“看北京”從想象中國到走進中國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的夏天酷暑難當,一個外國人和一個中國人組成搭檔出現在街頭,他們各自扛著攝像機、背著照相機。在他們眼裏,北京城的不同角落都耐人尋味,礦泉水瓶、茶葉、餃子,都成為他們努力捕捉的文化標識。

  他們就是“2012‘看北京’中美青年暑期DV計劃”的參與者。今年,10位來自美國不同大學的不同專業美國青年,搭檔北京師範大學的在校生。兩周時間裏,他們需要創作10部以“美國青年眼中的北京”為主題的DV短片。

  盧文瑩和她的美國搭檔將選題定為:從一個礦泉水瓶看北京。作品有一個詩意的名字《一瓶識京華》。為追蹤一個礦泉水瓶從銷售到回收的全過程,盧文瑩和搭檔在街邊説服陌生人,搭載他們的車到京郊的回收站;在鳥巢拍攝被城管誤解,被收繳DV後,他們又耐心去溝通交涉……“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礦泉水瓶竟有這樣複雜的生命歷程。”盧文瑩很震撼。

  “北京不僅有歷史,也是一座極為現代化的城市,中國文化也不僅僅是功夫和茶葉。”這些美國青年期待著將自己的驚喜發現,帶回美國,告訴家人和朋友。

  “‘看北京’計劃,是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海外傳播行動的序曲,也是我們所提出的‘第三極’文化理論的實踐。我們期望通過新媒體的力量,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送出國門。”該活動發起人、學者黃會林説。在她看來,如果認為歐洲文化、美國文化為世界文化之兩極,21世紀中國文化則是世界文化的“第三極”。“第三極”文化的發展需要從學術研究、藝術創作、文化傳播和資源整合四個方面予以推動。“看北京”選擇DV這一形式,因為與語言文字相比,影像是文化交流中障礙較小、較具有文化穿透力的媒介。

  “會通以求超勝,在文化交流中,存在1+1>2的規律。將不同文化與生活背景之下的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集結在一起,能取得超越任何個體的創作成果和文化影響。”黃會林對“看北京”活動如此評價。一加一真的大於二嗎?短短兩周的拍攝時間中,第一次到中國的美國青年,總能發覺一些被中國搭檔忽視的角落,觀察到許多“熟悉的陌生景觀”。而美國青年此前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大多只是“想象”。這一次,他們各自找到中國的文化符號:餃子、音樂、雜技、太極,用自己的理解將符號具象化,形成一部部反映中國當代文化橫切面的DV短片。

  一位以中國功夫為主題拍攝的美國青年,在離開北京時感慨:“中國功夫的背後實質是一種俠義精神,不是以大欺小、以強淩弱,而是強者對弱者的庇護。”沒有實地探訪,他也許很難讀懂中國的俠義精神。

  作者:任姍姍

熱詞:

  • DV短片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功夫
  • 中美
  • 中國當代
  • 搭檔
  • 看北京
  • 想象中國
  • 第三極
  • 礦泉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