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村(居)摘牌“減負” 回歸自治功能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莞時間網-東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關於治理村、社區組織牌子過多過濫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突然對全省村(社區)辦公場所大門懸挂的牌子實施了干預,要求8月底前,全省村(居)委會必須實行“摘牌”減負,除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或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的牌子之外,一律不得懸挂其他牌子。

  “摘牌”令劍指近年來廣東省一些村、社區組織“掛牌多”、“事務雜”現象的意蘊不言自表,據廣州市政協調查,一個居委會,其頂頭上司竟有25個之多,而深圳南嶺村社區居委會,其所掛牌匾達43塊之多。此種社區建設等同於“掛牌子鋪攤子”的現象,甚至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關注。

  社區行政化,社區整天圍著上級轉,其巨大的危害在於,社區“種了別人的田卻荒了自己的地”。社區並非一級政府組織,村(居)委會準確的定位是自治組織。它的存在是為了體現群眾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夢自己圓的治理宗旨,形成社會與政府、市場共同作用於社會建設的格局。政府職能和社區職能的重疊,村(居)委會的自治功能便被行政職能沖淡,村(居)委會離主業漸行漸遠,變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治理格局中的基層一環,社區幹部作為社區的“頭”和街道的“腳”整天忙得腳不落地,但社會治理大任卻自然旁落。村(居)委會和街道辦事機構之間的職責不明,職能不分,妨礙了城市化背景下的社會管理模式創新,社會原子化生態的出現對社會治理提出非常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給村(社區)“減負”就迫在眉睫了。

  摘牌是為了“減負”,“減負”是為了正名歸位。從廣東各地的試驗來看,摘牌之後,村(居)委會原來承擔的行政職能將建立新的辦事機構來承接。東莞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東莞正準備結合體制改革的要求,將摘牌和職能改革一併安排,一體解決,未來將建立社區政務服務中心,使社區居委會真正能摘得下牌,減得了負。而廣州市則早已經在部分社區成立了社區工作站以幫助社區摘牌“減負”,結束了過往那種拿95%的時間完成行政任務的“非驢非馬”的生涯。

  視摘牌為廣東將在全省打響村(居)委會職能轉變大戰役的前哨戰應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定位,從上述《通知》中,社會可以看到,此次發通知的主體不僅包括相關職能單位如省民政廳,而且也出現了省紀委和省委組織部的身影。這種不尋常的舉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業已在廣州市、珠海市等地推行的社會管理創新試驗已然到了需大規模推廣的階段,村(居)委會的“減負”轉變職能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從珠海的做法來看,各級政府轉變職能也是與基層“減負”相伴而行的。珠海一方面取消了對鎮街的經濟考核;另一方面,將居委會承擔的130項工作重新劃分,明確了鎮街和社區的主要職責是抓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讓居委會回歸社區自治的功能。而鎮街原有的行政工作則交由在社區設立的公共服務站辦理。今後,廣東對鎮街幹部的衡量標准將不再是看經濟指標,而是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上述《通知》和各地改革思路表明,發揮黨組織對社會管理創新的領導作用的思想將會一脈相承,黨組織將在其中發揮最為重要的作用。本報時事評論員李俊雄

熱詞:

  • 自治組織
  • 村黨組織
  • 通知
  • 鎮街
  • 功能
  • 摘牌
  • 社會管理
  • 省紀委
  • 省委組織部
  • 居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