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楊紅衛楊乃東齊秀花麗水“秀絕活”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5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熱點專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隻手掌大的八卦風箏讓韓國麗水世博會日本政府代表荒木由紀子停下了腳步。“這個圖案和我們國家的一樣,可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荒木由紀子説,中日間有相似的文化。比如山東在本屆世博會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的主題是“八仙過海 齊魯先行”,而日本則有七仙過海的傳説。“這種數字上的差異可能緣于‘八’在山東是吉祥數字,而日本的吉祥數字是‘七’。”

  楊紅衛顯然聽不懂荒木在説什麼,但她看出日本貴賓喜歡她現場繪製的作品就特別高興。作為非遺項目濰坊風箏的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現在儼然已經是個“大腕”。這兩年連續受邀赴美國孔子學院教授一個月的風箏製作,讓楊紅衛感覺到文化傳承靠的就是精細的工藝和賦予其靈魂的文化。“一個風箏要經過61道工序,每道都不能省略。”楊紅衛説,做風箏有四大要訣:扎、糊、畫、飛,每個環節都要爭取做到最好才能保證最後的質量。但更重要的,是風箏要有“文化內核”。楊紅衛指著展演現場擺放的“龍頭蜈蚣”風箏説,龍是海洋中力量的象徵,國內外的客人都喜歡,可以説是深邃的海洋和深厚的中華文化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國家級非遺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楊乃東不善言談,他現場印製的“八仙過海”年畫卻被“搶”了個精光。為參加世博會山東活動周,這位被譽為集“畫、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間藝人”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做這塊僅僅比A4紙略大的木版。年畫拿在手中看去,構圖飽滿勻稱,造型生動誇張,線條挺拔流暢。楊乃東説,木版越小越難刻,因為做線要求必須十分細膩。

  同樣以“八仙”為題材的非遺項目現場展演,還有高密剪紙。一片折疊的紅紙在傳承人齊秀花手持的剪刀上上下翻飛,不一會就出現了栩栩如生的八位仙人。年畫以線條勾勒,剪紙以鏤空描繪,相鄰“擺攤”展演的手法雖有陰陽之別,卻收到了異曲同工之妙。

  但年畫和剪紙多為過去年節必備物品,似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人們擔心其風光不再。齊秀花坦承,有一段時間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但在1997年得到了改觀。那一年,堅守做剪紙的齊秀花勇於創新,題材不再限于童子和大魚,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貼窗花,而是可以裱上用鏡框挂起來作裝飾。被媒體廣泛宣傳後,剪紙藝術煥發新的活力。此後,各種參觀活動和邀展不斷,訂單也紛至沓來。“手工剪紙具有獨特性,市場非常大。”齊秀花説,更重要的成果是,看到她的成功,更多的年輕人被吸引並加入創作團隊,現在高密市已發展到幾百家剪紙手工作坊。

  十分巧合的是,三位傳承人曾一同參加過上海世博會進行現場表演。“那時候是對前來的外國客人‘露一手’,現在是主動走出國門‘秀絕活’,相同的是都受到追捧和歡迎。”楊紅衛説,真正的藝術可以穿越時空,可以跨越國家與民族的界限。在麗水世博會上,非遺正創造著參觀、溝通、分享的空間,架起山東和世界溝通的橋梁。

  (本報韓國麗水8月4日電)

熱詞:

  • 楊紅衛
  • 齊秀花
  • 楊乃東
  • 高密剪紙
  • 傳承人
  • 展演
  • 大腕
  • 八仙
  • 木版
  • 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