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貝多芬音樂之“力”的光輝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4日 1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中國,貝多芬是一位人們熟知的音樂巨人。在貝多芬音樂的中國傳播史上,眾多現代作家參與其中,並在傳播過程中張揚著貝多芬的音樂之“力”。

  在中國,最早介紹貝多芬的是李叔同。李叔同的經歷富有浪漫傳奇色彩,他是廣泛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今天,貝多芬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的“樂聖”,李叔同便是稱其為“樂聖”的第一人。在1906年,留學日本的李叔同創辦了現代中國音樂史上的第一份音樂雜誌《音樂小雜誌》,雜誌的扉頁上刊有李叔同用炭筆繪畫的貝多芬像,這也是在中國出現的第一幅貝多芬像。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在中國第一個提出“美育”,十分重視音樂教育並身體力行。蔡元培酷愛貝多芬音樂,對其評價頗高。他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音樂活動,並親自擔任由學生組織的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會長。在蕭友梅的提議下,蔡元培組建了一支只有15人的管弦樂隊。1923年1月19日,這支樂隊在中國首次演奏了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的第三樂章和《第五交響曲(命運)》的第二樂章。

  在李叔同眾多的學生中,最為著名者當推豐子愷。20世紀20年代初,他編輯出版了兩本詳細介紹西方音樂家及其音樂創作的書:《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和《近世十大音樂家》,在介紹貝多芬時,豐子愷對《第五交響曲(命運)》的四個樂章逐一作了深入的音樂分析。

  1927年3月,法國著名作家羅曼 羅蘭的《貝多芬傳》在法國重版,同年7月,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楊晦根據英文版翻譯的中文本《悲多汶傳》問世,貝多芬驚人的征服不幸命運和戰勝痛苦的鬥爭精神,在當時的中國讀者中産生重大影響。

  現今通用的“貝多芬”中文譯名最終在傑出翻譯家傅雷的筆下塵埃落定。1946年4月,傅雷翻譯的《貝多芬傳》由上海駱駝書店出版,書中附錄有譯者的《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其第一章節的題目是“貝多芬與力”。傅雷認為,貝多芬的“力”的關鍵在於,他能夠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傅雷通過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失聰和戀愛,來捕捉並展現這種“力”的光輝。

熱詞:

  • 貝多芬
  • 1927年
  • 音樂研究會
  • 音樂分析
  • 音樂創作
  • 音樂活動
  • 音樂教育
  • 音樂雜誌
  • 李叔同
  • 樂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