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生態環境“失守”誰之過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4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連線法官-

  “對環境影響評價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輕落實、程序中走過場是許多環境污染糾紛産生的根本原因,違法成本低也是一項重要因素。”禹州市法院法官分析認為,“這一維權案例同時説明,社會公眾對影響自身環境質量的維權認識有了極大提高,通過司法的矯正正義為環境污染敲響警鐘,對治理環境污染有很大的作用。”

  在生態保護中開發、在經濟建設中保護生態,被稱作經濟學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破解這道難題,走一條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國家不遺餘力。目前,我國相繼制定了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等多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其中,環境影響評價是防止環境污染的一個關鍵環節。

  然而,在現實中,一些企業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視而不見,把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工程項目順利審批的“程序需要”,或者認為要按部就班走環評程序就會犧牲發展速度。因此,不嚴格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噪聲、防護距離等相關污染防護措施,從而為日後環境污染糾紛的産生埋下隱患。

  此外,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還有以下幾種情況:片面發展,引進項目缺乏環境影響科學論證和正當決策;執法不力,對項目建設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的現象,未嚴格執行監管責任和治理措施。此外,企業規避環境影響評價也有其自身的原因。重大項目建設往往路線長、涉及面廣、周邊環境複雜,在人力資源有限、壓縮成本需要的情況下,難以對可能影響環境的對象做到逐一排查,存在僥倖心理。

  “一些案例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承辦法官説,“一家從事養豬的農副産品公司也碰到了相似的遭遇。一條完工通車的高速公路距其養豬場僅相距133米,噪聲污染導致母豬流産、難産、死胎,出現狂奔亂叫、長速慢、仔豬成活率下降等反常狀況。三年多來,因對環境污染認識欠缺,原告根本沒有意識到所受損害係環境污染所致,養豬場基本處於慘澹經營的境地。”

  “這一事件體現了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的另一個特點,受害人往往因信息掌握不對稱,專業認識能力欠缺,舉證困難而處於弱勢地位。”承辦法官説,“環境保護,不僅是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安居樂業的需要,更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

  針對經濟轉型期環境污染高發的態勢,法官建議,在“專家環評”的基礎上接受公眾環評,擴大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同時,要嚴格企業環評責任,注重環境污染的源頭控制,誰污染誰埋單,既要賠償受害者損失,又要承擔修復環境成本。同時,要堅持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並重,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矯正“建設以環境為代價”的錯誤觀念,切實把環境影響評價落到實處。

熱詞:

  • 仔豬成活率
  • 環境污染
  • 環評
  • 生態環境
  • 哥德巴赫猜想
  • 程序需要
  • 養豬場
  • 環境影響評價法
  • 監督權
  • 噪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