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羅姆尼奧巴馬"敲打中國" 大選難改變美國經濟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3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距離11月份美國總統選舉的日子越來越近。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競選團隊瞄準經濟問題,製造各種議題,力圖顯示奧巴馬政府的“無能”,希望挑動選民在經濟困境下的求變心理,進而實現贏得總統寶座的終極目標。

  羅姆尼祭出“敲打中國”的老政治把戲,宣稱將在入主白宮後立即宣佈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揚言要在經貿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舉措。

  美國政客在“選舉季”説的話,不靠譜的居多。近一二十年來,除了2008年,當時因為美國深陷金融危機,總統選舉議題主要圍繞經濟問題展開,其他的總統選舉年,對華政策都會成為核心選舉議題之一。甚至有人總結出一個美國總統的基本行為模式:在選舉前從意識形態偏見出發,大談要對中國強硬,一旦入主白宮,就不得不考慮中美之間千絲萬縷的經貿、政治關係,轉而採取比較務實的政策。

  羅姆尼能否入主白宮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他提出的對華經貿政策明顯不靠譜。更為重要的是,雖然他一心想利用美國當前的經濟困境為自己的競選目標服務,但實事求是地講,美國經濟問題有更為深刻複雜的原因,即便是真的“羅姆尼總統”執政,恐怕短期內也很難改變美國經濟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失業率超過8%的背景下,羅姆尼和奧巴馬都接連指責對方將就業機會外包給中國、印度等國,從而造成美國國內就業崗位流失,但稍具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明顯的“偽論斷”。

  過去幾十年,現代通訊、交通、物流等技術的發展,使得全球化向縱深發展,世界範圍內的産業分工合作越來越精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産業鏈中開始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印等國得益於低成本等優勢,開始接收大量從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製造業和IT服務業等就業機會。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則集中優勢,在研發、品牌營銷、金融服務業等方面獲得了極大發展。這種分工客觀上造成美國等發達國家低端製造業就業崗位外流,但從根本上來説,這是資本尋找最有效生産方式、追尋最大利潤的結果。

  在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經濟再實業化”的口號,希望重振製造業。但必須指出的是,美國不可能靠著“愛國口號”,強迫企業家將工廠遷回美國。即便中國等國家生産成本上升,也會有越南等低成本國家繼續存在。美國重振製造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高端産業,並找到更有效率的生産方式,而不是在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産業與中國“全面競爭”。從這一點來説,奧巴馬也好,羅姆尼也好,指責對方外包美國就業崗位只不過是一種選舉姿態。

  更進一步講,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企業和家庭都在經歷一個漫長且痛苦的“去杠桿化”的過程,再加上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美國經濟目前還面臨至少其他三大難題,包括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赤字飆升等。這些問題,都不是奧巴馬政府得政策造成的,也不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羅姆尼總統”可以輕而易舉解決的。一句話,也許對於經濟議題的掌控能夠成為決定美國總統選舉的重要因素,但無論是誰當選,美國的經濟困境短期內都無法解決。(明金維)

熱詞:

  • 羅姆尼
  • 奧巴馬
  • 美國經濟
  • 杠桿化
  • 美國就業
  • 經濟復蘇
  • 經濟常識
  • 美國總統選舉
  • 大選
  • 美國企業